凯里市炉山至麻江下司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评审汇报编制单位:贵州华水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建设单位:凯里市交通局2012年05月汇报提纲幻灯片32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措施体系3水土保持措施典型设计4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5结论1项目概况工程概况工程概况一、地理位置凯里炉山至麻江下司公路工程所经的区域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山区,工程地处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麻江县境内。位于东经107°40'~107°54',北纬26°17'~29°48'。一、地理位置凯里炉山至麻江下司公路工程所经的区域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山区,工程地处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麻江县境内。位于东经107°40'~107°54',北纬26°17'~29°48'。1.1项目基本情况1.2工程占地情况1.3方案设计深度及设计水平年二、自然环境道路沿线亦为典型的山岭重丘地形。路线所经路段海拔高程在610~1078m之间。项目区域内气候属于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土壤主要有红壤土、黄壤土、水稻土等,黄壤土是分布最广泛的地带性土壤,PH值在6.7~7.3之间,土层厚度0.5~1.5m。项目区地带性原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项目区所涉及的凯里市林草覆盖率为51.2%,麻江县林草覆盖率为51.59%。二、自然环境道路沿线亦为典型的山岭重丘地形。路线所经路段海拔高程在610~1078m之间。项目区域内气候属于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土壤主要有红壤土、黄壤土、水稻土等,黄壤土是分布最广泛的地带性土壤,PH值在6.7~7.3之间,土层厚度0.5~1.5m。项目区地带性原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项目区所涉及的凯里市林草覆盖率为51.2%,麻江县林草覆盖率为51.59%。三、气象、水文项目区域内气候属于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平均气温在13.6℃~16.2℃之间;平均年降水量为1240.4毫米。一年中以5月份降水量最多,为208.8毫米。1月份最少,为25.9毫米。项目所在区域属长江流域沅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清水江及其支流下坝河,老山河等支流,地表水系较发育。三、气象、水文项目区域内气候属于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平均气温在13.6℃~16.2℃之间;平均年降水量为1240.4毫米。一年中以5月份降水量最多,为208.8毫米。1月份最少,为25.9毫米。项目所在区域属长江流域沅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清水江及其支流下坝河,老山河等支流,地表水系较发育。1.4土石方平衡分析评价1.5水土流失情况凯里炉山至麻江下司公路工程总平面布置图一、线路布置凯里炉山至麻江下司公路工程起于凯里市炉山镇南的金银洞附近,与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麻江至凯里炉山公路相接。路线基本沿老山河布线,经烂泥沟、下甫、麻关井、狗井坳、干田坡、翁早、小瓦寨、巴猫冲、六个鸡、新庄、下坝、响水脚,终点止于麻江县下司镇,与规划建设的凯开大道相接。终点桩号为K14+844,路线全长14.844Km,为开放式二级公路,公路总体走向为由北向南。一、线路布置凯里炉山至麻江下司公路工程起于凯里市炉山镇南的金银洞附近,与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麻江至凯里炉山公路相接。路线基本沿老山河布线,经烂泥沟、下甫、麻关井、狗井坳、干田坡、翁早、小瓦寨、巴猫冲、六个鸡、新庄、下坝、响水脚,终点止于麻江县下司镇,与规划建设的凯开大道相接。终点桩号为K14+844,路线全长14.844Km,为开放式二级公路,公路总体走向为由北向南。二、主体设计项目组成及布局主体设计本项目建设由道路工程、桥涵工程、交叉工程组成道路工程:主要包括路基、路面及其排水、护坡等工程总线路长14.844km。桥涵工程:主要包括桥梁及涵洞工程。桥梁主要为跨越栏山河或深谷而设,所有桥梁均为新建,全线路共有桥梁14座,其中大桥9座,中桥5座;涵洞57道。交叉工程:由于本项目为开放式二级公路,为方便沿线群众,除与铁路、高速公路交叉采用分离式交叉外,其余均为平面交叉。全线共设置分离式立体交叉4处,平面交叉14处。二、主体设计项目组成及布局主体设计本项目建设由道路工程、桥涵工程、交叉工程组成道路工程:主要包括路基、路面及其排水、护坡等工程总线路长14.844km。桥涵工程:主要包括桥梁及涵洞工程。桥梁主要为跨越栏山河或深谷而设,所有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