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课程性质:必修课学时分配:计划学时54;理论课学时54使用教材:病理生理学(第6版)主编:金惠铭王建枝,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印刷时间2004年5月教学方式:理论课讲授与实习相结合考核方式:期末理论课考试占100%参考书目:《高级病理生理学》(第1版),主编:杨惠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印刷时间:1998年《新编病理生理学》(第1版),主编:吴其夏,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印刷时间:1999年二、教学要求: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它需要应用正常人体中形态、功能、代谢方面的各种有关知识加以综合、分析后用到患病的机体,从而正确地认识疾病在患病机体内出现的各种变化,因此它和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解剖学、药理学等各门基础理论学科有重要联系,而且作为一门研究疾病的基础课,它又有责任把正常人体的有关知识,逐渐引向对患病机体的认识。所以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教师更要有广泛的基础与临床知识才能学好和教好这门学科。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病理生理学的概念。2.熟悉病理生理学的基本任务地位和内容。3.了解学习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教学内容]1学时1.病理生理学的概念和任务。2.病理生理学的内容。(1)疾病概论:探讨疾病的普遍共性问题。(2)基本病理过程: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共同的、成套的机能、代谢与形态结构的改变。(3)各系统病理生理学: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疾病时的病理生理变化。3.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4.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课外作业及思考题]1.什么是病理过程?2.试述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3.病理生理学的内容有哪些?4.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二章疾病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1)健康、疾病、病因、条件、诱因、康复和脑死亡的基本概念。(2)疾病发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2.熟悉(1)常见的致病因素(2)疾病经过与转归3.了解(1)各类致病因素的致病特性。(2)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教学内容]3学时1.健康和疾病的概念2.病因学:病因、条件概念。常见的致病因素。3.发病学:发病学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4.疾病的经过: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转归期。5.疾病的转归:(1)康复:分完全和不完全康复。(2)死亡:传统在临床上使用的死亡标准、脑死亡的概念、判断标准和临床意义。[课外作业及思考题]1.当今的健康和疾病的概念是什么?2.常见的疾病原因有哪些?3.疾病的原因有哪两个重大特征?条件与诱因有何区别?4.什么是死亡的新概念?脑死亡的概念?植物人、植物状态及其与脑死亡的区别在哪里?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目的要求]1.掌握(1)低渗性、高渗性脱水的基本概念、发病机制和对机体的主要影响。(2)水肿的概念和发生的基本机制;皮下水肿的基本特点及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3)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概念,它们对心脏、骨骼肌及机体酸碱平衡的影响。2.熟悉(1)体液平衡紊乱及有关水、钠代谢紊乱的病因、分类、发生机制。(2)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发生的原因和对机体其他方面的影响。(3)镁、钙、磷代谢紊乱的原因、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3.了解(1)各型脱水和水中毒的防治原则。(2)钾紊乱的防治原则4.自学(1)心性水肿、肾性水肿、肝性水肿、肺水肿和脑水肿的临床特点和发生机制。(2)钙、磷代谢紊乱的防治原则[教学内容]8学时1.体液和体液的调节平衡,体液平衡紊乱和水、钠代谢紊乱的分类。2.低渗性脱水和高渗性脱水的概念。3.低渗性脱水和高渗性脱水的原因和发生机制。4.不同类型脱水的防治原则。5.水中毒的概念、病因和发生机制以及水中毒对机体的影响6.水肿的概念,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7.水肿的表现特征和水肿对机体的影响,各种常见水肿的发生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8.低钾血症的概念,病因及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9.高钾血症的概念,病因及对心脏电生理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