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范仲淹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业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重点•词语解释:边声;千嶂;征夫;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业未就);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内容和情感:上片描绘了萧瑟肃杀的边塞秋景,展现了雄奇壮阔的边地风光;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壮志未酬的无奈和思乡思亲的惆怅交织在一起,意境开阔苍凉。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创作背景•苏轼在熙宁四年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重点•词语解释:聊;发;千骑;倾城;尚;会;天狼。•内容和情感:上阙写出猎,出猎装束展雄姿,出猎场面显壮观:随从千骑,旁观者倾城。下阙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表达了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全词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串全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创作背景•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煕八年,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这首词正是写于这时期。陈同甫,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重点•词语解释:赋;壮词;八百里;麾下;炙;翻;沙场;的卢(指快马);了却;天下事。•内容和情感:前九句,醉中舞剑,沙场征战,号角震天,铁骑冲锋,收复失地,青史留名,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感情由雄壮转为悲壮。“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境,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