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掌握“陨落、睿智,恪尽职守”等词语的形、音、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启蒙运动,浪漫主义以及伏尔泰、雨果在人类思想史上的非凡地位。二、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雨果对伏尔泰的赞扬崇敬之情。2、体会雨果饱含激情的演讲风格和理解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的深刻含义。3、学习作者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两个特征刻画他的“斗士”和“智者”形象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及伏尔泰的人格魅力,学习他们为自由、平等而战的宽阔胸怀和对人类的解放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点:1、从雨果包含激情的语言中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2、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素质,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教学难点:1、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2、伏尔泰所处的时代及思想背景。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准备:资料书及伏尔泰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从今天开始,我们通过学习一篇演说词,走近法兰西的两位杰出人物:伏尔泰和维克多?雨果。他们相差整整一个世纪,伏尔泰于1778年病逝,雨果生于1802年,他们二人并没有面对面的交往。但是,阅读过本文的人,无不被雨果对伏尔泰的敬爱与景仰之情感染。二、整体阅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陨落:yǔn诅咒:zǔ不挠:náo恪尽职守:kè2、理清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世纪性贡献第二部分(2-8)思想启蒙;(9)现实关怀。第三部分(10-12)非凡人格第四部分(13-14)时代意义三、新课讲授:1、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明确:⑴、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⑵、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素质,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明确:在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前期,统治阶级压迫人民,而人民却甘心受迫,不敢、也不懂起来反抗,社会愈加昏暗腐败。这时,许多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主义思想家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唤起了人们反抗的意识,投入到为民主自由而斗争的自由中去。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称为“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3、教师范读第一段,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⑴、在第一段中找出最能够体现雨果对伏尔泰评价的一个词和一句话。⑵、为什么雨果认为伏尔泰是永生的?⑶、世人怎么对待伏尔泰的逝世?雨果呢?明确:⑴、“巨星”、“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⑵、因为他有长寿的岁月,有等身的著作,还担负着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的责任。⑶、世人有两种态度:诅咒和祝福。雨果认为,这是荣誉最美好的两种形式。4、伏尔泰是几个世纪前的伟人,在雨果口中他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学生独立思考,找出文中能够表现伏尔泰形象的句子。1总结学生的发言,分析得出:文中的伏尔泰表现出两种形象:斗士、智者。明确:如:第八段中“他孤军奋战”、“具有女性的温情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伟大的头脑和浩瀚无际的心胸”;第十一段中“从这深邃的双目里露出了微笑”。四、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二2、自读后面的课文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分析,我们得出:文中的伏尔泰表现出两种形象:斗士、智者。这节课我们来分析伏尔泰的形象。二、新课讲授:(一)、分析分析“斗士”的形象。思考讨论:1、斗争的原因是什么?2、对象是谁?3、以何种方式?4、具体的表现是什么?5、结果怎样?明确:1、时代的原因:人民无知,宗教愚昧,君主专制,司法黑暗。2、对象:宫廷、贵族、金融界、教会。3、方式:独自一人,一枝笔(轻如和风,猛如雷电)。4、表现: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拉巴尔辩护。5、结果:胜利。小结:伏尔泰是“法兰西思想之父”,他经历了君主专制由鼎盛到衰败的转折期,为当时的人们带来了自由和民主的声音。因此他的形象可以概括为:倔强的斗士形象。(二)分析“智者”的形象。1、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