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准人数:原方案:既上了总分的有效分,又上了单科有效分的学生人数计入对准人数。新方案:以目标人数作为名次分段标准,总分名次进入前目标名次,又上了单科有效分的学生人数计入对准人数2、对准率:原方案:【对准人数】÷【上了单科有效分的学生人数】;新方案:【对准人数】÷【目标人数】。重要说明:1、原方案能保证【对准率】<=100%。新方案不能保证【对准率】<=100%。如,【目标人数】为20人,【总分名次】进入前20名的学生数理应不超过20人,但事实上,可能因为分数相同有两个或以上的学生都是第20名,如果这些学生有都上了单科的有效分时,【对准率】就>100%了。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在我统计的3个不同的样本中都出现了!2、原方案能保证各班的【对准人数】之和就是年级的【对准人数】,新方案则不能保证。因为原方案各班的【对准人数】与年级的【对准人数】算法是一致的。新方案的算法不一致,各班的名次标准是班级名次,而年级的名次标准是年级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