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生德育生活化途径与方法的研究》课题组开题报告各位领导,老师们:我校《关于聋生德育生活化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是香河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08085)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汇报如下:一、本课题研究的课题依据人类进入21世纪,人们对传统学校教育反思的结果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良好的特教学校德育体系对构建聋哑儿童健康人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意见》的有关精神“要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把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载体,寓德育于活动中。”本课题提出“德育生活化”就是真正通过教材与脚法的改革,在知识、观念、理论的教学与实践活动、行为训练之间,作一个比例的调节,把知、行两者尽量切实地结合起来。二、课题研究的条件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校的科研氛围十分浓厚,教师的科研意识强,“以科研促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为课题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首先,本校硬件建设已达到相当水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已作了较大投入,引入宽带上网为教师查阅资料提供了便利条件。而且,我校就开展了让多媒体教育技术走进思品教学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效果。其次,本校开展《关于特殊儿童教育教学策略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方便和经验。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创新之处(一)研究目标1、研究形成聋生德育生活化的理论框架、目标、评价、内容。2、开设德育综合实践课,开发具有生活化、实践化的聋校德育校本课程。3、培养一支具有先进的德育教学理念和德育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4、培养聋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德育生活的理性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聋生处理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二)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1、促进聋生感性生活中的自我成长的研究。特校教师要打破传统德育教学模式的重理性、重说教、重灌输,向重体验、重感悟、重实践的方向努力。那种“硬塞”“填鸭”式的德育教学方式已不适应聋生的精神需求,不仅是低效的,而且也是不科学的。我们的道德教育要使聋生真正成为道德生成的主体,将道德教育融入聋生的生活,使德育教育变得真实不虚假,变得和生命一样鲜活。德育的作用在于引导,特校教师设计的各种德育生活化的活动应注重聋生的活动体验,从而激发聋生的道德情感,聋生通过自我反省内化为道德品质,这样通过聋生的交流讨论,自我反思,最后转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2、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聋生在活动中认同、接受社会原则的研究。(1)开展活动时间的编排。活动时间的编排旨在提高聋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我们的设想可以主要采用A:“常规式教育活动”开展“特校家园一助一”活动每周定期统计聋生帮助同学做好事的情况;另外统计在学校橱窗的设计中学生的参与情况等等。B:“每学期三项重点教育”根据聋生的特点,教师有针对性地安排不同的活动。例如: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等等。(2)德育生活化活动的具体方式方法设计如下:A:设计创建真实的生活情境开展教育活动,主要可采用的方式:教师或学生表演式、录像播放式(带字幕)、表演生活情境剧等多种教育活动。我们不仅可以利用优秀人物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利用角色互换,激发聋生的道德情感;利用生活片断,激发聋生主动参与的愿望,从而达到判断是非,约束自我,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的作用。B:设计真实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我们要注重激发聋生的兴趣,引导聋生主动参与,在活动中深化道德认识,改变原有的道德行为,并逐步促使道德内化。主要采用的方式:“过好每天生活”教师引导聋生自我规范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的行为;“当好特校的主人”引导聋生在学校养成良好的卫生、学习、纪律的习惯;当好“实习家长”引导聋生负责处理家务,不仅可以体会家长的辛苦,而且要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开展参观实践活动”不光可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也可以受到法制教育等等。(3)建立德育生活化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反馈评价机制。A:教师根据聋生参加活动的表现给予表扬和奖励。B:针对每项活动教师要做及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