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第二课时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五幅美丽的图画,那咱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几幅画有多美!1.请同学们齐读第三段,思考:作者笔下的春草有什么特点?你是从文中哪些句子看出来的?生:“小草嫩嫩的,绿绿的”看出“嫩、绿”师:为什么要用“偷偷地”?“钻”字能不能去掉或者换成“长”?(用了拟人手法,写出小草不经意间就长了出来,表现作者的惊喜之情。“钻”炼字,说明小草破图不容易,写出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小草的特点:嫩、绿、生命力旺盛。2.师:齐读第四段,分析春花有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生:“你不让我……”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花争相开放,突出花的多。“红的像雪……”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花的颜色鲜艳。师:写花为什么要写到蝴蝶和蜜蜂这些小昆虫,用了一个“闹”字好不好?(花多而香才会吸引蝴蝶和蜜蜂,所以突出了花多和香的特点,“闹”字用得好,写出了蜂喧蝶舞的场面,不仅烘托出花香之浓,花蜜之多,而且使画面具有动感,动静结合,表现了春天百花盛开的繁荣景象。师:同学们注意到这一段有一个分号吗?这又不是排比句,为什么要用分号?(分号前写的是作者看到的花,作者由眼前的花想到了果实累累,所以这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富有情趣,表现出花的多和艳。)花的特点:多、香、颜色鲜艳。方法指导:咱们已经一起分析了春草和春花的特点,同学们想一下,我们在分析特点时都是从句子入手的,这里就涉及到了我们阅读写景类文章的一种能力:品析文章的句子。如何品析呢?主要就是咱们刚才的几个角度来分析,“修辞手法、炼字、写作手法(如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把这个方法记下来。3.师:老师带领大家品析了前几个自然段的语言,接下来由同学们自由朗读5-7段,运用咱们学到的小方法,分析一下剩下的几幅图中景物有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生:春风-和煦,春雨-细密、滋润,迎春图-积极、奋发向上。补充:春风、春雨、春花、春草都是作者能够看到的景物,但是春风作者看不见又摸不着,作者是怎么来写无色无味的春风的呢?齐读第五段,思考一下。(调动多种感官,从触觉、听觉、嗅觉等方面,将无形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方法指导:在刚才总结的品析句子的方法中再补充一条,调动多种感官,如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视觉。4.在作者的眼里,春天的每一种景物都是那么的美,春天就是一幅幅迷人的图画,作者忍不住发出心中的感叹,于是在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抒发了自己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三段,思考作者赞美春天什么特点。生:运用三个比喻性的排比句,说明春天春天是新鲜的、美丽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一、课堂小结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春天是一个播种希望的季节,而对于同学们来说,你们也正好处在人生的春季,“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希望同学们勤奋学习把握好自己的黄金时期。二、板书三、作业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季节,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写三百字的小段落。八、教学反思春喜爱赞美盼春绘春赞春嫩、绿春草图多艳香春花图和煦春风图细密润春雨图积极向上迎春图《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也是学生在初中接触的第一篇写景类文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写景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十分重要。本节课我的可取之处有:①思路清晰。先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清楚的把握,把文章分为三部分,重点分析第二部分中作者笔下景物的特点。②方法指导。通过带领学生分析前几个自然段的景物特点,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品析句子的方法,之后再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自己去分析余下的段落,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这些方法。③板书设计合理。作者运用多种手法使自己文章的语言优美,内容充实,使得文章就像这棵大树一样枝繁叶茂。教学过程中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①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教师在组织学生品读妙词佳句的活动中很难驾驭学生。②分析不够透彻。在分析各个特点时,一定要做到紧扣文本,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分析到位。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老师在滔滔不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