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一厘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我刚刚上过《厘米的认识》这节课,因为学生初次接触长度单位,因此使学生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的观念是本课的重点。我是这样教学的的一、创设情境激兴趣。小学生都喜欢看动画片,因此在讲授新课之前,播放阿福的新衣动画,让孩子带着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去思考,在小组交流一下,孩子们积极性很高,讨论热烈,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二、直观领会得新知。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易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给学生创设更多的看一看、读一读、比一比的机会,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新知。一直观感知,认识1厘米。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1、看一看。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的长度。2、读一读。在孩子们互相指过1厘米以后,读一读在尺子上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3、比一比。让学生伸出大拇指指一指大拇指的宽度指的是哪部分?在尺子上比一比你的大拇指的宽度是不是大约1厘米?4、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二运用迁移,认识几厘米。学习了1厘米以后,我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几厘米。用眼睛观察、用手比划、用笔画出几厘米。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迁移过程中很自然地学会了知识。这样设计,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三学会测量,实际应用。认识了尺子上的1厘米、几厘米之后,我是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教学生用尺子测量长度的1、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是一拃?说一说怎样测量一拃的长度?量一量自己一拃的长度,让同桌验证。通过指一指、说一说、量一量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方法,同时也理解了掌握长度单位、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的意义。数学教学中贯穿自主高效的教学原则。贯彻让学生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发现,让学生逐步建立起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一种思想。利用多种形式、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探索精神和学习的能力。篇二厘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直观比较物体长短和高矮的方法,这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厘米和米这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有过接触,但即使经历了认识、巩固、单元练习后,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仍不甚理想。究其原因,认识厘米和米是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过程,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具体的过程,学生要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交流反思,形成理性认识。这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二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1、猜一猜。让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猜一猜1厘米有多长?再请猜得准的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准的?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许多知识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2、看一看。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之间也是1厘米?从0到2之间是多少?2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0到5之间是几厘米?0到10之间呢?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3、画一画。让学生在纸上画出1厘米、几厘米,直观感知1厘米和几厘米。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悟到长度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4、剪一剪。让学生用吸管剪出1厘米,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然后问学生你怎么能肯定你剪的就是1厘米?大部分学生都是用尺子量出1厘米。那么,怎样测量呢?请一名学生演示测量过程,明确测量的方法。5、量一量。给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6、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