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电生磁(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3、知道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体验通过导体和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3、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及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奥秘。【教学重点】1、奥斯特实验。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教学难点】科学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及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学生思考: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引带电体和磁体有一些相似的性质,这些相似难道是一种巧合?还是它们之间存在着某些联系呢?二、新课教学:板书:不一样的磁场《电生磁》第1课时提问:学校的电铃是怎么响起来的?磁悬浮高速列车是怎么悬浮的?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回到1820年,从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对电流磁现象的发现说起吧。(一)、直线电流的磁场1、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归纳出此实验的名称的由来。教师模拟、演示奥斯特实验,学生观察提问: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小磁针发生了偏转。学生思考:①小磁针为什么发生偏转?--小磁针受到了力的作用。②没有其它的物体与之直接接触,那么什么东西能使小磁针受到力的作用呢?--显然是磁场。是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结论:通电直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改变电流的方向,观察小磁针的偏转方向有什么变化?--小磁针的偏转方向发生改变,指向与原先相反。说明:磁场的方向与原先相反,与电流的方向有关。既然通电的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我们肯定会对磁场的分布(模样)发生兴趣吧。那么怎样才能观察到磁场的分布呢?--用铁屑来显示磁场的分布。2、直线电流磁场:在有机玻璃上均匀地撒上一些铁屑,给直导线通电后,轻敲玻璃板后,观察铁屑在直导线周围的分布情况。现象:铁屑的分布呈同心圆状,且靠近直导线铁屑越多,即磁感线月密集。说明磁场越强。小结:直线电流的磁场分布特点:通电直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直线电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是一个个同心圆,距离直线电流越近,磁性越强,反之越弱。(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奥斯特实验用的是一根导线,产生磁场使小磁针的偏转角度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很大,要想增强磁场,同学们能想出办法吗?教师从增强磁场设计简单,携带更方便多角度引出通电螺线管。【实验一】1、如果把直导线按一定的方向绕螺线圈后再通电,观察能否吸引大头针。--现象:能吸引大头针。--说明:通电螺线圈周围也存在磁场。2、再螺线圈中插入一根铁棒或一枚铁钉,再观察吸引打头针的现象。--现象:吸引的大头针更多。--结论:插入铁芯后磁性增强。--原因:带铁芯的通电螺线管的磁性比不带铁芯的通电螺线管的磁性要强,是因为铁芯在磁场中被磁化后相当于一根磁铁。过渡:那么,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实验二】1、在穿过螺线管的有机玻璃上均匀地撒上铁屑。通电后轻敲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规律。--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感线跟条形磁铁的磁感线很相似。它的两端相当于两个磁极,磁极的极性可以用小磁针的指向来确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