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资料光以太与相对论由杨、菲涅耳等人建立并发展的波动光学以及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都认为存在光以太.因为,若没有这种传播光波的媒介存在,波动是无法传播开去的,就像没有空气就不能传播声波一样,从满足波动光学、由磁场理论的要求来说,这种光以太应具有怎样的性质呢?一方面光以太应该坚固得像钢一样,才能传播以1015Hz的极高频率做横向振动的光波;另一方面,光以太又要比空气还稀薄,这样天体才可以在其中毫无阻力地自由运行.为了寻找一种具有如此奇特性质的类比物,各种各样的设想都应运而生,可是没有一种设想能自圆其说.19世纪后期,由于光学技术的发展,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能以足够的精度去测量光速——物理世界中的最大运动速度.同时,这也促使美国物理学家迈克耳逊和化学家莫雷提出了测量光以太存在判据的实验设想.他们认为,由于渗透在宇宙间的光以太是绝对静止的.地球相对它运动时,地面上的光源向两个不同方向发出的两束光,在经历了不同的光程差后再相会时,应该引起干涉效应并能被观测到.1887年,他们以当时的技术条件所允许的足够精度进行了多次实验,却观察不到干涉条纹的移动.实验结果否定了原来关于存在光以太的设想,这就使当时的物理学家面临困难的抉择:究竟是宇宙中根本不存在光以太,还是地球没有在太空中运动?如果是后者,那么早有定论的哥白尼的“波动说”又该作何解释呢?1905年,年轻的爱因斯坦明确提出“光以太是多余的”,并以光速不变原理和相对性原理,创立了狭义相对论.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的一次革命,从相对论时空观看来,光的传播是不需要光以太做媒介的,光速不变原理不过是空间时间特性的一种反映.爱因斯坦根据狭义相对性原理改造了牛顿力学,把它作为一种低速下的近似,包含在相对论力学之中,形成了完整全面的物理学时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