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拮据、阔绰、煞白、诧异、与日俱增、十拿九稳”等词语。2.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3.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二)过程与方法:l.诵读法莫泊桑的小说语言简洁明快,幽默机智。课文在技巧的运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或分角色朗读,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动和刻画人物性格的。课堂教学以朗读揣摩为主。2.探究讨论法这篇小说的内蕴很丰富,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主动质疑问难,合作探究以释疑,培养解读小说的能力。如从情节分析人手,探讨作品主题。3.续写法在把握原作主题,抓住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流畅自然的结局续写,以深层揣摩课文立意和波澜起伏的情节铺叙。(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从多角度刻画人物的形象,以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理解课文的丰富内蕴。三、教学步骤(一)导入设计我们有很多同学是独生子女吗?能告诉我还有哪些同学不是?(学生举手示意)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兄弟姐妹?(请一二位同学介绍)你和自己的兄弟姐妹的关系怎样?如果有一天你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在金钱、地位上发生变化,你们的这种亲情还会保持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引申)在现实生活中,手足之情是否禁得起世俗的考验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发生在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普普通通的故事,体会一下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板书课题: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二)作者介绍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和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短短的一生中,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著名的有长篇《她的一生》、《漂亮朋友》,短篇《项链》、《菲菲小姐》、《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三)整体感知课文1.请同学先听课文录音,然后请一位同学叙述故事情节。2.理清故事情节,用三个字概括本文故事情节。(盼……赞……遇……躲)第一部分(1—4):故事的开端。菲利普一家人盼望于勒。第二部分(5—19):故事的发展。夸赞于勒。作者用对比手法概括介绍了于勒去美洲前后不同的情况和菲利普夫妇对他由“恐怖”转为“希望”的心理变化。第三部分(20—47):故事的高潮。巧遇于勒。面对已沦为穷水手的弟弟于勒,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第四部分(48—49):故事的结局。躲避于勒。3.说说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因为于勒经济地位发生变化)(四)品细节。1.浏览全文,找出全家人对于勒的不同评价。说明于勒处境不同便有不同的评价。贫:坏蛋、流氓、无赖、分文不值富:正直、有良心、好心、有办法的人、救星贫: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2.提问:当他有钱时家人的心情如何?——盼当他无钱时家人的行为如何?——避板书:于勒:穷―――富―――穷菲利普夫妇:撵―――盼―――躲3.自读全文,找出“盼”、“避”的主要细节。如“永不变更的话”、“挥手帕”、“拟计划”;“赶到美洲”、“暴怒”、“躲避”等。(1)个别读完“盼”的细节,师问:为什么他们热切的盼望于勒归来?生回答。明确:因为家庭生活十分拮据,样样都要节省,而于勒在美洲发了财,盼望早日归来过上幸福的生活。点拨:在菲利普夫妇心中,亲弟弟不过是金钱的化身。(2)读完“避”的细节后,师问:当真的遇见时,他们反而不认,又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说明)回答这个问题由于学生是初步接触课文,思考问题或许过于表面化。教师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可能会得出如下分析结果。①是那个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妇怕女婿知道了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