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蓝蓝的威尼斯教学重点:1、体会比喻修辞手法在文中的妙用。2、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自学、互动交流课时分配: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投影学习目标1、了解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2、体会比喻修辞手法在文中的妙用。3、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二、投影学习指导一朗读课文,要求:1、注意生字词的读音2、从文中划出作者行踪的句子。舷(xián)窗眺(tiào)望海滨(bīn)瑰(guī)宝摇橹(lǔ)祈(qí)祷(dǎo)鳞次栉(zhì)比三、图片展现——威尼斯美丽风景四、投影自学指导二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威尼斯美在什么地方?水都美:“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入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建筑美:泛舟在大运河上,就像在参观欧洲建筑艺术博览会。秋色美: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五、互动交流一作者为什么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表层: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写出了作者俯视威尼斯的总体印象.。深层内涵:它是美丽,和谐,幸福的象征。六、互动交流二“贴切新鲜的比喻可以使描述的事物和境界豁然开朗,甚至使人能够记住它一辈子。平凡的事物,常常也在比喻之下变得瑰丽美妙起来.”请大家带着欣赏的眼光再读课文,找出其中你喜欢的比喻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1、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赏析:作者把威尼斯比作“蓝色的盆景”,而威尼斯的建筑则是“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的一簇簇的村落。这个新鲜贴切的比喻,不仅扣住了题目,描绘出了威尼斯给人的整体印象,而且有深邃的意境,使平凡的事物变得瑰丽美妙起来,使游客产生了急欲去观赏个究竟的冲动。2、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入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赏析:这里运用了两个比喻。前一个比喻写水都的白天之美,后一个比喻写水都的夜晚之美。这两个比喻的共同特点是闪闪发光,给人光彩夺目、如诗如画的感觉。3、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赏析:三个比喻构成了一幅需绚丽的秋色画面。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营造了一种和谐、幸福的气氛,给人陶醉的感觉。七、课堂训练如果你是导游,要向中国游客推介威尼斯,请根据课文,设计图片介绍,以引发游客的游兴。八、讨论交流你认为一篇介绍城市风光的游记,可以写哪些方面内容?自然景观:是自然界原有的事物,很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者未受人类的影响;人文景观:人类活动创造的产物,因此我们又称之为文化景观。人文景观是指历史形成的、与人的社会性活动有关的景物构成的风景画面,它包括建筑、道路、摩崖石刻、神话传说、人文掌故等。九、课文总结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赞颂了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谊。十、作业布置1、完成《学案》练习2、复习第四单元教学反思:从整个教学过程看,学生与老师配合还是比较默契的,学生思维也始终处在比较活跃的状态。但从全局看,学生自发主动举手的面还不够宽,还比较拘谨。另外,由于我事先不知道多媒体的清晰度不好,造成了有些时间的不必要的浪费,也给学生的视角上、听课效率上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特别注意的,一切尽可能的准备充分,考虑问题要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