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二次生成教学内容:人教版小语第一册第7课《小小的船》。教材分析:《小小的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7课。本课是一首短小优美的儿童诗,诗歌描绘了孩子在晴天的夜晚看到的天空景色。诗画相配,内容生动,诗句优美,更富有想像力,读起来朗朗上口,饶有趣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的积累,很适合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设计理念:本课是叶圣陶先生的名作,诗歌以简洁明快、丰富有趣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丽、静谧的夜晚,也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大自然的妙趣及夜色的温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把孩子们带入丰富、生动的画面之中,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想像世界,培养他们的想像能力和朗读能力,通过他们的画笔展示脑海中的夜景,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9个会认字,会写“见、白、田、电”4个生字。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难点1.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难点:发挥想像,体会晴朗夜空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会认、会写的生字;积累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练习说话(学说句子);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课件,激发兴趣。屏幕显示:配乐出现一幅美丽的图画:一个小女孩儿张开双臂坐在月亮上非常高兴地看周围一闪一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空……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用自己的话说说。(利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展现晴朗夜空美丽的画面,把学生带入晴朗夜空这一优美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探究的欲望。)2.揭示课题。你们看,这月儿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像什么?(小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小小的船》。3.读课题。看到课题,齐读,然后师问: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师再问:课文真的是写船吗?请同学们看课文、看彩图,读课文找依据,释题:实际上把弯弯的月儿比作小小的船。(让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或想知道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次,再往下读,把要求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画出来,把生词多读几遍,不会的向同学、老师请教,再多读几遍。(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2.互相检查读,当个小老师,纠正读得不对或不准确的字音。3.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认读,去掉拼音认读,通过开火车读,当小老师带读,及时表扬。4.做摘星星的游戏。(1)每颗星星都有一个名字,一定要叫出它的名字,它才真正属于你,知道吗?谁愿意来采?(用摘星星的游戏来促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生字的兴趣。)(2)在9颗星星的后面分别贴上本课会认的9个生字,然后请同学到前面来做摘星星的游戏。摘一颗教给同学认读两遍,读对了星星属于你。(让学生在自己喜闻乐见的游戏中识字,增强识字的兴趣,体现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5.四人一小组为单位,轮流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认真听、仔细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这样做,引导学生互帮互学,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和合作,让学生当小老师,形成生生互动。)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配乐范读全诗。启发想像: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2.用自己最喜欢的朗读方式朗读课文,你想怎样读就怎样读,想读多少遍就读多少遍。然后想一想:课文共有几行,由几句组成?(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3.展示读。多种方式展示读,如挑战读、齐读、小组比赛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等。(表达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留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