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正比例函数教学误区之我见学生第一次涉及到一个具体的函数的学习,就要把研究函数的方法步骤和知识结构让学生体会到,因此,本课的教与学的活动,要学生有比较清醒的方案意识。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函数,它对下面学习一次函数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学好函数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以下五个环节组成:(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让学生能直观地体会到点形成线的过程,了解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由此揭示课题。并且对下面新知识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二)以旧带新观察推理(三)巩固提高形成技能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后,我设计了一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题组,逐题递进,落实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四)全课总结,完善构建课堂小结不仅可以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知识,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思维品质。它应是一节课的深化甚至是升华,同时对教学目的的落实也起到一定的保证作用。我设计了一个表格,引导学生将知识类比、归纳、整理,从而得出规律,掌握有关知识,而不是孤立地记忆某些知识。同时,为下节课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建立一个框架。(五)布置作业发展深化根据教学内容,我布置了对应知识的练习。考虑到本节课实际是将教材中的二节课合并为一节课,知识容量较大,所以布置的作业以落实基础为主,进一步的提高训练放在下一节课。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关注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从熟视无睹,缺乏兴趣,慢慢过渡到约束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教学应结合日常生活及其他领域中的问题,举出更好的例子、更好的问题,以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训练学生应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本节课中,我收集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课后教研组进行了评课,给我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首先在整体安排上,本节课有两个主要内容: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但是我在课的设计上,偏重于函数的教学。我的理解在于要先把函数的概念理解透彻,有助于学生对于正比例函数的理解。而课本对函数的概念的全面描述在下一单元中,本节课中只是在问题中针对某两个变量进行渗透。结合同事们的建议,我改变了整体构思,在不同的生活实例中,和学生一起理解变量、函数,为后一节中函数定义的建立奠定基础。在习题的安排上,原来我只设计了正比例函数相关的练习,忽略了函数的内容,经过大家的提醒,我才意识到我的设计的前后不一致性,在此又添加了适当的函数关系的判断练习,加深同学们对函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