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习题课1)一、引入新课: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三个基本关系式,即:1.速度时间关系式:2.位移时间关系式:3.位移速度关系式:我们运用基本关系式求解有关问题时应注意(1)三个公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要选取正方向,若x、a、v、v0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应取负值;(2)其中①②两式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③式是它们的导出式,三个式子中只有两个是独立的;(3)①式中不涉及x,②式中不涉及v,③式中不涉及t,抓住各公式特点,根据题意灵活选取公式求解;(4)三个公式共涉及五个量,若知其中三个量,可选取两个公式求出另外两个量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一些重要的推论。二、进行新课1、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定值:①.推导过程:物体以加速度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从某时刻起取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时间间隔为T,设计时时刻速度为v0,如图示:②.结论:提出问题:如果取多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如图示,那么x3-x1,x4-x1,x5-x1,结果又是多少呢?③.学生思考,推导得到结论:④.针对训练v0v0+aTx2x1TT1、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24m和64m,每个时间间隔是2S,求加速度a。2、如图为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S1=7.05cm、S2=7.68cm、S3=8.33cm、S4=8.95cm、S5=9.61cm、S6=10.26cm,则A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F、G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0.1S,AB、AC的位移大小分别为S1=1.30cm,S2=3.10cm,利用AB和AC段求加速度的公式为a=______________,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2.4.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5m/s,第7s内的位移比第5s内的位移多4m.求:(1)物体的加速度.(2)物体在5s内的位移.2、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速度,即:①.推导过程:中间时刻:将某过程分成时间间隔相等的两段,中间的那个时刻。0v2tvtv2t2tS1S2S3S4S5S6A②.结论: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过程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的平均速度。即:③.归纳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段时间或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末速度的算术平均值,也等于这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④.针对训练1、如下图:某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A到B经过1S,从B到C也经过1S,AC间距离为10m,求质点经过B位置时的速度。2.一辆汽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计时之初,速度为6m/s,运动28m后速度增加到8m/s,则()A.这段运动所用时间是4sB.这段运动的加速度是3.5m/s2C.自开始计时起,两秒末的速度是7m/sD.从开始计时起,经过14m处的速度是5m/s3、某过程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0v2Xvtv2x2xs1s1X=10mABC①.推导过程:联立以上两个方程可得:②.试比较中间时刻速度与中间位置速度哪个大?方法一:坐差法方法二:实际运动分析法方法三:作图法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时间等分和位移等分问题⑴.时间等分:(从t=0时开始计时,时间间隔为T)①、1T秒末、2T秒末、3T秒末……速度之比。V1:V2:V3:……=②、前1T秒、前2T秒、前3T秒……位移之比。x1:x2:x3……=③、第1T秒、第2T秒、第3T秒……位移之比。xⅠ:xⅡ:xⅢ:……=⑵.位移等分(从t=0时开始计时,位移间隔为x)①、1X末、2X末、3X末……速度之比。tv0tv02sv2sv2tv2tvV1:V2:V3:……=②、前1X、前2X、前3X……所用时间之比。t1∶t2∶t3……∶=③、第1X内、第2X内、第3X内……所用时间之比。tⅠ:tⅡ:tⅢ:……=⑶.针对训练1、完全相同的三个木块,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入,子弹穿透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设子弹在木块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子弹穿透三木块所用的时间之比是;如果木块厚度不同,子弹穿透三木块所用的时间相同,则三木块的厚度之比是(子弹在三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一样的)2.汽车刹车后做匀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