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略探XXX我曾在一篇网络日志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会听讲的孩子一时成绩好,会自学的孩子永远成绩好”很是触动我的心灵。作为一线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让学生的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十足自学的能力也就成了我的一个梦,我记得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于是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就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上进行了一些探索,效果还真是不一般呢。首先,紧扣预习自学篇章。对于学生来说预习是最有效也是最简单的培养学生养成自学行为的方法,只要引领得当,久而久之学生定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中高年级的时候,每学期开始我就会教给他们我的五步预习法,即:朗读质疑、查阅、联想、作业。也就是学生先自读课文一到两遍;然后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质疑,或者也许会还会激起了他们某一方面的求知欲,再让他们借助工具书、网络等方式查阅相关资料,尽量把不明白的地方弄通,把想要了解的东西进一步熟知;下一步就是关上书想一想,以前是不是接触到过类似的知识,放在一起来比较比较会加深印象;最后独立完成配套的作业,在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也许还会发现一些新问题,学案这时候就会有针对性地突出本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会收获很多与课文相关的解注,这样一个过程下来一篇课文的预习差不多就完成了。一段时间的观察下来,感觉只要学生用心来预习课文的话,所预上课的时候只要老师选取有价值的问题做适当的点拨,学生会学得既轻松又感兴趣。其次,采用单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自学能力。每一个单元学习伊始,我会用一个课时对这一单元选文的侧重点以及学文的方法让学生来进行一个整体的了解,我一般会提三个指导问题:一是这一单元的选文有什么共同点,你还知道哪些相类似的文章?二是学习本单元我们要学习哪些写作方法?三是通读本单元所有文章,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篇,说说理由。学生对这样一种开放式的学习通常都是很喜欢的,尤其是最后的交流,大家都觉得有话可说,而且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围绕主题在谈,同时也让学生加深了印象,对学习本单元降低了难度,更为有趣的是,学生往往会找出与本单元相类似的好多美文来,极大的丰富了孩子们的积淀。同时我在每一个单元都会以语文学习小组为单位安排一次或大或小的综合性学习:大到进行一次田园采风、一次名著赏析等等(小组先列出计划,把活动过程做成幻灯片全班交流,还要写出随想感言或观察日记,最后小组总结,把所有资料汇编成册,全班来评出最优秀的小组)、小到搜集一组成语故事、看一次中秋晚会等等,综合性学习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因为这当中带有了很多的主动性和生活性,还有小组之间、学生之间想互比较产生的抢强心理,都成了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在这样一些互动的氛围中自觉学习语文,大大提高了他们语文学习的能力。然后,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提高自学能力。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作用就不用我在这里赘言了,在很大层面上说,一个孩子的阅读水平的高低与他自学能力的大小是成正比的,所以我也是很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般在我初接触到一批孩子的时候,我会强行每个孩子每天阅读二十分钟以上,并在一段时间内须读完一本比较厚的经典书籍,这一阶段我会要求要家长签字督促。其实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尝到了甜头,你就只要时不时地向他们推荐一些好书就行了,大凡好多同学都主动向老师打听读哪些书好,用不了多久,一批“书呆子”就会应运而生了。有几个还是做样子随机翻翻也不要紧,你就表扬表扬那些做得好的同学问问他们最近都在读哪些书,也和他们讨论讨论书中的细节,那些还没进入情境的学生们是会看在眼里的,缺少了和同学老师沟通的话题他们还不恶补回来吗?孩子的自觉阅读的习惯一旦养成,对于他的学习就是一个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情哟。到了高年级我还培养孩子们边读书边做旁批、读完一本书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往往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很难,大多数学生会觉得麻烦,甚至认为这很浪费时间,但慢慢地他们会觉得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如果孩子们能坚持下来并形成习惯,在自学能力的提升上就比单一的阅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