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窦店中学九年级语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2)新人教版学科语文班级课题课型新授日期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2.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学习重点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学习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教具学具幻灯教学方法讨论讨论点拨法延伸拓展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接着研讨《送东阳马生序》,看看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2.复习上节课内容掌握重点字词(抽生回答)感知(注音释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二.深入研究内容,理解人物形象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2、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作者读书求学经历的特点,可以用哪个词?3.从作者借书、抄书、还书这一层内容里,你认为我们该学习他哪些品质或者方法?4.你喜欢书中“乡之先达”这样的老师吗?宋濂是怎样对待这位“先达”的呢?用文中原句回答;你怎样评价宋廉的求学精神的?5.文章第二自然段写了作者从师求学过程的艰苦,按照“衣—食—住—行”这几方面,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哪部分写的最感人?讨论回答:1.本文讲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读书求学的经历。2.艰难3.勤奋好学,不怕吃苦;持之以恒;诚实守信;抄书的读书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位先达德高望重,学问渊博,但是对人严厉,甚至冷漠,还不时发脾气;宋廉对待这位“先达”态度虔诚而恭敬——“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色愈恭,礼愈致,不敢出一言以复”;宋濂的求学精神是谦虚的,有问题需要请教,不要因为对方态度不好而放弃请教的要求,我们应该向一切比自己强的人学习,学习对方的优点,这种态度值得我们借鉴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思考探究四.总结6.文章中有多处对比,下面请从文中找出相应语句分析生活状况,作者的衣食和同舍生的华丽服饰的比较。7.教师出示情境话题A、“我”是宋濂——当“我”少时刻苦求学时,“我”认真地说……当“我”老来功成名就时,“我”感慨地说……B、“我”是老师——当“我”悉心教育宋濂时,“我”严厉地说……当“我”听闻宋濂的成就,“我”欣慰地说:……C、“我”是同学——当“我”看到宋濂苦读时,“我”讥讽地说:……通过对比:写自己生活艰苦,进而突出学习勤苦。感悟:作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享受,而是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充实。像今天我们周围的同学攀比思想比较严重,在生活中比享受,比谁吃的好,比谁穿的好,比谁身上的名牌东西多,相反对自己的学习不大关心,甚至不屑一顾。我们应当以此为鉴。理解文言词语。按情境话题当“我”听说宋濂做官后,“我”后悔地说:……本文带给我们的启示——“业精于勤荒于嬉”布置作业搜集小资料板书设计:送东阳马生序宋濂A、“我”是宋濂……B、“我”是老师……业精于勤荒于嬉C、“我”是同学……课后自评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