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给我的孩子们》教案教学时间课题课型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热爱孩子的真情,体会他渴望回到童年而不可得的悲伤之情。过程和方法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认识,启示学生要珍惜美好童年。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从细微处体会作者情感。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感悟童真。教学准备教师学生课堂教学程序设计二次备课课内探究第一课时一、学(一)导入新课。【先播放课件图片《丰子恺的漫画》。】提问:同学们看着这些天真可爱的儿童,你心里有什么感触呢?(学生回答)教师:其实不同的年龄段的人看待、回忆这些童年趣事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有位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怀着对儿童深深地热爱将这些儿童的趣事画了下来并为此写了一篇序,那么作为一个成人,他又有怎样不同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用心去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选用多媒体播放《丰子恺的漫画》,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创设教学情境,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进入特定的学习氛围中,迅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教材,引发遐想和求知欲望,调动内在学习诱因及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为走进文本作了知识上、情感上的准备。】(二)点评预习1.学习小组互批预习题,共同纠偏解疑。(也可放在课前进行)2.老师集中点评预习。【板书】孩子们——率真、自然、热情、富有想像力和创造力、出肝肺相示的、真实而纯洁(三)自主阅读【诵读·整体感知】学生放声诵读课文,思考:1.文中写了哪些表现孩子们天真可爱的趣事。2.划出你认为值得欣赏的词句。师生互动,讨论,明确:文中写了孩子们这些天真可爱的趣事:瞻瞻: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抱泥人,喂泥人。模仿爸爸用小刀裁开了线装书……阿宝:给凳子穿鞋子。软软:摆弄爸爸的羊毫笔。……【设计这两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知,筛选精美语句,训练概括能力。】【精读·探究情感】(学生自主阅读,圈点批注。)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贯穿全文的两种基本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分别用文章中的两个词语概括。2.为什么说孩子们抱怨,“我”倒喜欢,孩子们感谢,我倒悲哀呢?3.为什么说“大人”的“沉默”,“含蓄”,“深刻”等美德,“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4.为什么说孩子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5.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四)小组合作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并进行合作学习。【多角度概括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来筛选信息。要求各组在充分交流碰撞的基础上,用书面的形式对题目的研读形成共识,并列出合作交流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便在班内交流】第二课时二、导(一)全班交流。1.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呈交小组学习中的疑难问题。2.对各小组的学习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初中阶段的阅读目标中,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那么,在实际操作上,可设计3-5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即“多重对话”,通过组内同学间的合作和探讨,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成果,学会倾听和批评别人意见,学会表达和反省自己的观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平等对话的参与者。可以坦诚地表达看法,参与对话讨论,对学生认识上的明显偏差,也应该给予必要的评说与指导。《给我的孩子们》的课案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是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进行的】(二)精讲点拨1.对自学思考题第1题的讲解点拨。【点拨方法】要特别关注题目中的关键词“感情基调”,另外要注意题目中的要求“用文章中的两个词语概括”,然后认真筛选出关键词。【参考答案】憧憬、悲哀。【板书】憧憬、悲哀2.对自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