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__掌握内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__1.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表现形式及其影响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系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3)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对地形的影响形成褶皱山脉和断裂带形成高原、盆地和平原等地貌相互关系它们相伴发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2)表现形式及作用表现因素作用结果风化作用温度、水、生物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侵蚀作用水、冰川、空气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搬运作用风、流水、冰川等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堆积作用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3)主要的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4)主要的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下题。1.平顶海山()A.为褶皱山B.由沉积岩构成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解析:选D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阶段Ⅰ,海山是由岩浆喷发冷却凝结形成,因此该山是由岩浆岩构成的火山,A、B项错误;阶段Ⅰ至阶段Ⅱ火山顶部露出海面部分经外力侵蚀而消失,C项错误;图中显示岩石圈移动过程中该山不断下沉,最后被海洋淹没,形成平顶海山,D项正确。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2~3题。2.左图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A.风力堆积形成B.流水沉积作用C.风力侵蚀残留D.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3.右图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A.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B.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C.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D.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解析:2.B3.A第2题,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在极干旱地区的干涸的湖底中,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然后经历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了这种顶部平坦的平顶山状雅丹。故选B。第3题,雅丹地貌分布区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由于高速大风的长期吹拂,导致迎风坡的岩石侵蚀比较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峭的地形,另一侧由于位于背风坡,侵蚀作用较弱,因此地势相对和缓。故选A。地质工作者对某河流的一个断面开展科学考察,并借助现代技术推测出该断面河流水位及地层(沉积岩)的上升过程。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地层上升过程中河流水位保持相对稳定。如图是根据推测结果绘制的坐标图,其中实线表示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虚线表示甲、乙、丙三个地层上表面高度的时间变化。据此完成4~6题。4.造成该断面附近地层上升的主要作用是()A.岩浆活动B.地壳运动C.堆积作用D.变质作用5.该断面上,甲地层比乙地层()A.形成早,厚度小B.形成早,厚度大C.形成晚,厚度小D.形成晚,厚度大6.当前,该断面地质类型是()A.“V”型谷B.河漫滩C.冲积扇D.三角洲解析:4.B5.C6.A第4题,由图可知,距今时间越近该断面附近地层上表面海拔越高,说明地壳上升运动是不断进行的,B对;据图文信息,该剖面地层为沉积岩,没有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的痕迹,A、D错;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地层上升过程中河流水位保持相对稳定,这说明没有明显的堆积作用,C错。第5题,由坐标图可知,甲地层上表面海拔较高,说明形成较晚;甲、乙两地层上表面的间距明显小于乙、丙两地层上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