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中国现代史学案中国现代史时代特征:完成社会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划分和主要概念1949.10.1————————————1956——————————————现在社会性质新民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经济制度公有+私有公有占主导地位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生产与消费主要任务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建设一、建国初期的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1949——1952)措施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统一为经济恢复创造条件三大运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发展了农业生产,为工业化开辟道路安定了社会秩序纯洁了干部队伍,打退了不法资本家向社会主义的猖狂进攻二、建国初期的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1949——1952)建国初期的经济特点原因措施意义人民掌握国家经济命脉,为巩固政权和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物质基础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为“一五”计划执行创造了条件人民政府掌握了全国经济领导权;结束了物价暴涨局面,赢得人民的信任,统一财经1950年上半年,财经好转合理调整工商业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农业经济迅速恢复国企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三、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1、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建立国家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完成的社会主义改造。2、三大改造项目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原因方针积极发展、稳步前进赎买方法典型示范,逐步推进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公私合营步骤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初级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全行业公私合营意义3、“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原因成就4、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时间会议宪法主要(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内容意义四、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1956—1966)1、背景:国际国内2、中共进行许多有益的探索:3、探索中出现严重“左”倾错误。4、中共自己纠正错误取得了一定建设成就,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总结):中共两次整风运动的比较正确的探索错误的探索纠正错误成就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中共八大确定: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是、主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1957把当成阶级矛盾作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纠正)工业农业科技交通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9“”斗争经济建设问题《论十大关系》八大经济方针:1958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调整等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思想整风运动(无结果)(没有纠正)组织反右斗争1957反右扩大化五、“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1、原因:⑴国际:6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完全破裂并日益恶化,中国周边局势趋于紧张。⑵国内(主要):左倾思想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⑶直接:批判《海瑞罢官》2、全国人民和革命老干部为抵制“文革”错误作了不懈努力:二月抗争、周恩来纠左、邓小平纠左、四五运动。异同1942年整风1957年整风不同原因大革命以来,机会主义在党内没有彻底清除,影响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方针政策的实施;为了克服困难,争取抗战的胜利。社会主义改造后,敌我矛盾基本解决;为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内容反对、宗派主义、党八股反对、宗派主义、主观主义作用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没有达到目的,转变成反右运动同实质方法团结——批评——团结对象机会主义3、过程全面发动→高潮阶段→调整阶段→结束阶段67.1-71.966.5-67.171.9-76.76.4-76.104、评价:“左”倾错误严重泛滥,而且是在中共历史上占统治地位时间最长,危害最大。是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的运动。这期间,科技虽有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总的特点是国民经济趋于崩溃边缘,拉大了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六、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6--)1、改革开放:前提实质目的。⑴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建立制。⑵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政企分开2、对外开放:四个经济特区3、邓小平理论的探索历程:⑴酝酿:1975年全面整顿⑵产生:---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⑶发展:十二大提出理论⑷成熟:十三大提出理论、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