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运动的快慢教案过程与方法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教学重难点】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概念及速度的计算。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导课课件展放草原上,猎豹追捕鹿。提问: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中。猎豹和鹿的运动有何不同?在实际生活过程中,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学生观察、回答:快慢不同。课件展放出游时,人们希望最快到达目的地;刘翔比赛时,第一个冲到终点运动的快慢决定的不只是是否快捷或者荣耀,有时还关系到生死的角逐。提出问题:如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兴趣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走向物理)学生观察实例,引起学生兴趣。二、新课讲授:(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①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短的就快)②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看路程的大小。(路程大的就快)课件展放刘翔比赛过程,在比赛过程中某一时刻暂停,出示问题:在比赛过程中,你是如何判断谁跑的快的?继续课件展放刘翔比赛过程,第一个冲到终点,出示问题:裁判员是如何判断谁跑的快的?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并总结: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走向物理,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结合生活实际总结规律,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比较相同路程内谁用的时间短。(二)创设情境,建构速度概念提出新问题: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创设情境:小聪同学的100m跑成绩为17s,小明同学的50m跑成绩为8s,,要知道他俩学生小组讨论回答:计算两人每1s内运动的路程,每一个相等时间内运动的1.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速度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3.公式:用符号表示为。4.单位:米/秒,即m/s或m.s-1。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单位换算:1m/s=3.6km/h谁跑得快,应该怎么办?(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比较,说出比较方法,不管对错,都给予肯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得出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这种方法不方便。接着讲述:在物理学中,采用在时间相等情况下进行比较路程的方法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在物理学中,用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用符号v表示。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所以公式:,用符号表示为。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m/s。教师补充在交通运输中我们还常用到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引导学生进行单位换算得出1m/s=3.6km/h。并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并强调常用的几个,同时让学生进行单位换算的练习。路程长的物体运动的就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情况下进行比较路程还可以比较……理解用比值法定义速度,尝试写出公式。明确速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并进行单位换算的练习。例题1:出示例题:小聪同学的100m跑成绩为17s,小明同学的50m跑成绩为8s,两位同学的速度分别是多大?教师指导学生解题步骤:写出公式、代人数学生列式计算速度。值、计算结果,写上单位,还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讨论比较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比值法定义速度,并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注重过程和方法的教学理念,同时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提问:你能将运动分分类吗?对于学生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