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指导三新人教版一、考点透视: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和材料。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5.分析文章主要的写作方法。6.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情感进行赏析。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和材料。2.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三、课前准备:2008、2009、2010年的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学生做好)四、复习过程:(一)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和材料。考题再现:2008:21.从葡萄叶旺盛生长到葡萄叶子过早落尽,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2009:22、根据文意,请补写出第④段中父亲严厉批评我的话。(不超过40字)(3分)2010:22.文章中,作者为什么要说“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424.文章第①段中说母亲石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第②段中又说“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读完全文,说说你对这两种说法的理解。(4分)进行总结:常见题型(1).指出文中指代词语(这、此、上述……)的具体指代内容。(2).概括事物的特征、人物的形象或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3).从文中提取某一句话,概括这样说的原因(二)应对策略:结合考例进行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应语句,直接摘取。考例:2010:24.文章第①段中说母亲石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第②段中又说“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读完全文,说说你对这两种说法的理解。(4分)答案:母亲石“身不高”“形不奇”,外表平凡,所以普通;(2分)但它又是寄寓了新教派创始人宗喀巴母亲的盼儿望儿深情的望儿石,被请到庙门口接受信徒崇拜,成为圣母石,普通的石头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当然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2分)相关段落: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②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答题策略:有的信息筛选题较简单,涉及的范围较小,答案就是文中的某词或某句,可以直接摘取或稍加整理。根据题干要求,找出文中说母亲石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的原因是因为: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而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就在下文中找,不难找到“盼儿想儿”“实在是一块圣母石”“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这些关键词语。2.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提取整合。考例:2010:22.文章中,作者为什么要说“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4分)答案:母亲年近80,我却要离开母亲去外地工作,(2分)表达了我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内疚和自责。(2分)(意对即可。)相关语段:④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现在,她年近80,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完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