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第11课课件《课课件《大战的爆大战的爆发》发》温故知新:经济大危机1929—1933美国罗斯福新政德、日法西斯专政摆脱危机寻找出路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7年,日本入侵中国奥德意波法比荷捷1938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奥奥奥地利的新主人阿道夫·希特勒在奥地利维也纳受到热烈欢迎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充军备。1936年3月,德军进驻与法国接壤的莱茵非军事区。德国与奥地利同文同种,都是以德意志民族为主体的国家。1938年3月14日,作为早年离开奥地利时是个身无分文的艺术家的希特勒,今天以德国领袖身份返回维也纳宣布“德奥合并”,成为希特勒猎取的第一个对象。奥地利作为“东方省”并入纳粹德国,冲破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束缚。1938年3月14日德奥合并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英法等国采取了什么政策?一、绥靖政策1、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绥靖政策:指对侵略者妥协、姑息,用牺牲别国人民利益去满足侵略者的欲望,以求换取暂时的和平与安全的政策。目的:保全自己、祸水东引实质:纵容侵略影响: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英、法、美)一、绥靖政策1、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2、慕尼黑会议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1)时间:1938年(2)参加者: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3)《慕尼黑协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英、法、美)德意奥波法比荷捷慕尼黑慕尼黑↘慕尼黑会议上的四巨头1938年9月底,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同德国元首希特勒、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召开了慕尼黑会议。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法国总理爱德华·达拉第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中心议题宰割捷克斯洛伐克德国法西斯的扩张(1938年~1939年3月)布拉格苏台德地区捷克斯洛伐克是在一战后奥匈帝国瓦解基础上新建的国家,英国盟国,却被其出卖。在慕尼黑会议上,捷克斯洛伐克代表自始至终被排斥在会议外。1938年9月29日,会议结束后才被带进会议厅被迫签署《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即《慕尼黑协定》)。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张伯伦(英国首相)绥靖政策的顶峰捷克斯洛伐克波兰1938年9月英、法、德、意通过慕尼黑协定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德国吞并苏台德区和捷克斯洛伐克第二年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慕尼黑阴谋经过慕尼黑会议及其协定,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被英法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被出卖,实际上是英法为了自私目的,“阴谋”策划的结果。它是绥靖政策的集中体现,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此后,凡是这种为了自私目的,出卖它国的行为,都被称为“慕尼黑阴谋”。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张伯伦吹捧慕尼黑协定想一想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1、一战中受削弱,遭受经济危机。2、祸水东引:仇视苏联。3、和平主义思潮。4、根本原因:英法两国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本国利益。希特勒决定入侵波兰德军进攻波兰标志着绥靖政策的彻底破产荒唐的伴侣1939年8月23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也称苏德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希特勒-斯大林条约。条约使德国避免两线作战,苏联“祸水西推”。希特勒斯大林19391939年年99月月11日德军闪击波兰日德军闪击波兰一、绥靖政策二、大战的全面爆发1、时间与标志德军入侵波兰1939年9月1日,德军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德军拔掉德波边界的界碑1939年10月,希特勒华沙阅兵。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二战的爆发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矛盾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大战加速器:英法等大国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