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前的民族危机——1931—1937年的中国一、导入(PPT1)在中国,1931——1937年,是个既痛楚而有激愤的时代,日本帝国主义趁国共内战,再次挑起对华战争,中华民族陷入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烽火连连的年代,去体味一下民族形势的紧迫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二、九一八事变1、(PPT2)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矗立在沈阳城北柳条湖的九一八事变纪念馆,纪念馆正面是一个日历状的雕塑,翻开日历,日期永远地被定格在了1931年的9月18日,在向世人诉说着1931年的9月18日柳条湖的那个不平静的夜晚,一次爆炸把中国历史改写了。请同学们聆听九一八事变的故事,一边听,一边思考下面的问题:“九一八事变”是哪国发动的?是突发事件还是蓄谋已久?1931年9月18日夜22时20分左右,日本控制的从沈阳到长春的南满铁路柳条湖段,突然轰的一声炸响,铁轨和枕木被炸飞了。爆炸后,日军立刻向日军司令部报告说“北大营的中国军队,炸毁铁路,攻击守备队”。关东军司令部下令向中国军队开火,进攻东北军北大营和沈阳城。可是爆炸之后不久,22时40分,从长春经南满铁路的列车,正点抵达沈阳车站。第二天,美国记者巴鲁到柳条湖进行了现场调查,他发现,铁轨只被炸弯了1.5米,枕木被炸毁三根,有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尸体躺在铁轨附近,近看却发现三名已被击毙的士兵身上没有血迹,显然是已经死亡了很长时间的人。学生回答:“九一八事变”是哪国发动的?是突发事件还是蓄谋已久?(炸毁的程度很轻、火车能正常经过、所谓被击毙的士兵显然是事变前就被杀害的、绘制详细的地图等都说明日军是蓄谋侵略)2、蓄谋发动侵华战争的日军,在爆炸后立即进攻北大营和沈阳城。9月19日凌晨当太阳再次照耀沈阳城的时候,从梦中醒来的人们突然发现,青天白日旗换成了日本的“膏药”旗。5天后,辽宁、吉林相继陷落,4个月后黑龙江省也陷落了。3万多日军仅用了4个月就吞下了3倍于其国土的中国领土。连日军也惊呼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3、(PPT3)固然,日军是蓄谋已久,我军是措手不及,可是日军怎么会在短短4个月就占领东北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两位中国最高统帅对于日本的挑衅所1作出的决定,大家就会明白了。(PPT4、5)有节奏地推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张学良为了保存实力选择了“不抵抗”,蒋介石在民族利益和政治利益之间选择了后者,继续“剿共”。蒋介石的剿共,张学良的不抵抗,使中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20万东北军将士一枪不发,无奈地望着白山黑水渐渐远去,将父老乡亲和三千里大好河山拱手送于日军,东北沦陷后,光是沈阳一个城市就留给日军6万支手枪,15万枝步枪,250门大炮,炮弹10万发,260架飞机,这些武器足够装备20万大军。3、但是,东北沦陷后,响彻在东北大地上的不是亡国奴的悲号,而是深沉激越的抗战之歌。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相反的是,九一八事变一发生,中共中央即发表宣言,号召组织组织东北游击战争,此时的共产党一方面抵御蒋介石的围剿,一方面在东北组织抗日联军。杨靖宇领导的抗联志士们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军展开游击战,最后壮烈牺牲。4、(PPT6)1932年,日本人挟持末代皇帝溥仪到东北就任伪满州国执政,1934年就任伪皇帝;1932年,日军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1933年日军侵占热河、河北,威胁平津;1935年,又发动了“华北事变”,策动华北自治,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提问:这些资料说明什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中国的步伐加快了,范围更广了。)而国民党政府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淫威,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国难当头,国民党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化。三、西安事变1、(PPT7)1935年张学良和他的东北军以及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奉蒋介石指令剿灭经过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东北军将士失去了家园,远离故土,谁也不想与红军作战。此时,中国共产党对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将士进行“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团结抗日,打回老家”的宣传,对转变他们的态度也起了很大作用。到1936年上半年,东北军和17路军与红军实际上已经停止了敌对行动。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剿共不利,令蒋介石极为恼火,他于12月4日从洛阳飞抵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