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如何达成与落实高中物理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达成策略研究课题组钟飞祥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这三个并列的、互为支撑的目标,三维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三者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之中。如何更好的在高中物理课程中达成与落实“三维目标”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理解三维目标的真正内涵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是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物理学习的重点。“过程与方法”是指要做到经历运用物理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物理思想,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生活物理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经历运用物理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证明等物理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初步学会从物理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探究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与态度”是指要做到能积极参与物理学习活动,对物理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物理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物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物理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物理的严谨性以及物理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二.课堂教学达成与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的方法知识与能力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目标,也是其他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和落实知识目标是首要的任务,物理课堂教学要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首先可以从以下层次展开:1、教师必须明确教学内容的基础知识是什么,必须明确围绕基础知识进行哪些基本技能训练。新课改培养目标着重强调,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终生学习的基础、基本技能和方法。2、在正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上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源泉之一,因此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很好地使用教材,它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教材内容虽然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教材的篇幅不可能详尽所有的教学内容,不可能把一些定理、法则、公式、规律的发现探索过程叙述得清清楚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既不能把教材看作是唯一教学的目标,也不能脱离教材,教师应在正确理解教材编排意图基础上,针对教材本身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创造性使用教材,从而使教学更为有效,更有针对性,使学生学得更有兴趣和扎实,是落实“三维目标”的有效保证。3、在情境创设中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情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一是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习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通过特定的物理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理解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4、在知识探究中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实现知识内化,即通过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把握知识规律;二是知识的应用,把握知识应用规律从而形成学科技能。5、在知识应用中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在知识应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首先要精心设计问题,题型要多样化、精练性和典型性,要有一定的智力梯度,以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贯穿观察能力的训练、探究能力的训练、表达能力的训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以训练为载体,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三、物理课堂教学中达成与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途径1、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通过对学习信息的思考、分析、判断,通过自身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从而得出结论。在新知学习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与合作探索,这是主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