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教学目标情感态度通过学习本课中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斗争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斗争都是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中华民族各族人民有着坚决反抗外敌侵略的光荣传统;戚继光和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从而激发学生继承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史实。使学生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简况。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奠定基础。(2)通过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有关台湾、黑龙江流域方面的知识进行回忆、梳理,培养学生纵向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雅克萨之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清军抗击沙俄侵略者的正义性,并认识《尼布楚条约》是在平等基础上签定的。(4)会分析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王朝统一台湾的不同性质,归纳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史实证据。(5)识读《清初抗击沙俄侵略形势图》,指出《尼布楚条约》中俄边界的大致走向。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境、回归历史、辨析讨论等方式,采取探究合作式的启发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课堂给学生,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会到快乐学习的真谛从而激发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戚继光抗倭是重点。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难点正确理解民族英雄的概念,理解中俄《尼布楚条约》中俄东段边界的具体界线。正确分析《尼布楚条约》是在平等基础上签订的。教法与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比较法教学准备教学设计,制作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师:复习明清两朝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师:在明清强化专制统治之际,世界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势力相继来到生:明朝:(1)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东方,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在台湾登陆,相对落后的沙俄也将手伸到黑龙江流域。东方的日本,因国内的分裂和内乱,一批亡命海上的武士出没于中国的东南沿海进行掠夺和骚扰。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严峻形势,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军抗击沙俄的入侵,体现了中华民族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从而导入新课。教学过程:师:阅读思考以下问题:(1)“倭”指哪一国家?(2)如何评价戚继光?(3)侵占我国台湾的是哪一个国家?(4)台湾归于清朝版图后,清朝怎么进行管理?(5)反沙俄侵略的是哪一位皇帝?(6)战后,中俄签订的平等条约是?有何意义?一、戚继光抗倭师:为什么明朝中期倭患严重?师:指导学生观看《明代抗倭图》,以对倭寇的骚扰范围之广、危害之深有一个形象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出示有关材料,启发学生思考: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师:戚继光抗倭斗争的经过:先指导学生观看《戚继光》像,然后让学生阅读戚继光的生平事迹,再结合问题探究3题戚继光继承父职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联系课文中他的诗句,你认为他有什么高尚的品质值得人们学习?师:“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表达了戚继光决心将自己的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使自己处在时代激流的中心,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戚继光能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另外,“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则更明确地表明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师:讨论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师: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正确理解民族英雄的概念,区别岳飞与文(2)严肃户口登记,赋役征发,农商管理目的是为了更有力地直接控制乡村和城镇;(3)中央:罢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