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那棵高山榕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借物写人、表达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热切歌颂和怀念的散文。这篇散文用倒叙的手法,先写一棵高山榕在青山碧水间“呼吐晨风,吸纳朝阳”,是一棵普通的高山榕,又是那样的不同寻常;再写邓小平1992年1月22日南巡过程中情不自禁地种下一棵高山榕的经历;最后写邓小平深沉的爱着祖国和人民,这种爱滋润着高山榕,使高山榕“葱茏耀眼,华盖如伞”,这种爱给了全国人民力量。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祖国的各项事业,特别是改革开放“生命勃发”。学习这篇课文,除了要让学生随文识写生字新词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全文、品读重点段落,抓住关键的句子,如“这只是一棵普普通通的高山榕,同成千上万棵高山榕一样普通。然而,它又是那样的不同寻常”,“那棵高山榕葱茏耀眼,华盖如伞,生命勃发……”等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感悟和概括。教学目标:1、认识并规范、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认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重点、难点:认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搜集邓小平的相关资料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破题设疑(8’)1、听歌曲《春天的故事》2、那位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老人是谁呢?(邓小平)关于他,你还知道些什么呢?3、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过渡:是啊,邓小平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今天,我们要学习邓小平的故事。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22’)1、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标出生字新词;不理解的词可以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2、读准字音(指名读)(也可以把这些重点字的强化放在合探环节,随解读课文交流体会时随机解决,不专项设计)沐浴妩媚绿茵石碑镌刻3、读通课文指名分节读,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及时纠错。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4、概括主要内容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1三、熟读课文(10’)1、再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看看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体会倒叙的作用。文章的写作思路就是作者思考的思路,作者是由眼前看到的这棵枝繁叶茂的高山榕,联想到伟大的邓小平同志,联想到他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联想到他在1992年南巡深圳时,种下的那棵高山榕,特别是联想到他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由于是看到眼前的景物想到已故的小平爷爷,所以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让我们更加真切地回想起小平爷爷对祖国人民的卓越贡献和深沉的爱。2、找出自己感受深的段落,边读边体会。第二课时一、设疑自探(10’)1、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那棵高山榕》一文,这是一棵怎样的高山榕?课文中有集中评价它的文段吗?请找一找。(第4自然段)2、设疑出示“这只是一棵普普通通的高山榕,。。。。。。”齐读句子,读后你有什么疑问?预设:1这棵高山榕普通在哪里呢?2这棵高山榕不同寻常在哪里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3、潜心批读、自主探究(1)自探提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画出重点词句,批注下自己的自读体会。(2)学生自学,教师查看学情,注意关注学困生有效自学。二、解疑合探(20’)(一)体会榕树的“普普通通”1、这棵普通的榕树是怎样的呢?请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2、学生谈体会。老师随机指导朗读,总结并板书:默默地带来亮丽增添和谐3、让我们一起跟随课文的叙述走近榕树,边读边想象画面,像放电影一样欣赏这样一棵平凡却美丽的榕树。引导读:(1)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的世界。学生读第一自然段。(2)青山与碧水之间,有棵葱郁的高山榕。学生接读第二自然段。(3)天和地……;山和水,…….(4)读4自然段。(二)体会榕树的“不同寻常”。1、课文用了很多篇幅详细介绍了小平同志栽种榕树的过程,让我们跟随作者的叙述去看看当时的情景,看看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教师引读课文5-7段,教师读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