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册书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中的一课。众所周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上承秦汉,在数学,农学和地理学等方面的成就皆超过前代,并为隋唐时期我国科学技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因而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本课共分三个子目,即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分别介绍了这一时期数学,农学和地理学方面的成就。本课的重点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感知,体会古代科学家们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并认识到科学研究及学习中都需要求实的态度。勤奋的精神和亲身的实践,使学生形成勇于实践和探究的正确的学习态度。难点是分析三位科学家取得成就的共同因素,使学生认识刻苦钻研和实践的重要性。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处于向青年过渡的转型期,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求实性与想象性共具,他们崇尚亲自发现世界,解释世界,同时,他们的的认知水平,独立探究意识及逻辑推理的能力均有待正确引导。通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初一学生已对课改理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查阅资料,处理信息,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等能力,对于圆周率,物候,中国主要的名川大河等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与本课有关的资料也很容易通过网络或图书资料查阅到,因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三.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叙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地理学,农学领域的重要著作。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制作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成就表格;讨论“祖冲之,贾思勰和郦道元为什么能在科学的道路上取得成功?”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学习这些古代著名科学家注意实践,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学理念:遵循课改的基本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肯定,同时让学生分组探究,体验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教学方式:教师充分担当起合作者,组织者,管理者的角色,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的宽松的课堂氛围,随时发现并指导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适时地为学生配上多媒体课件,为本课增添生动性。五.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阶段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知道本课知识内容均属于了解层次,因而可以加大学生的活动内容。2.认真研究阅读教材和教参,确定本课以学生分组合作为主,教师调控指导为辅的方法进行新知传授。3.制作PPT课件佐助学生理解。4.提前一周将学生按自然组分成三组,确定评分标准,选好子目,查阅资料,利用业余时间准备。5.课前预想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时间掌握,忽略基础知识等问题。(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学生回忆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及其特点,以此引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特色,涉及的领域,代表科学家及其成就是什么呢?旨在迅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投入到对本课的学习探究之中。2.询问各小组的准备情况,公推本组主持人,重申评分标准(正误,纪律,合作,创意,资料详实生动等),选出一位记录员,并给5分钟准备时间。3.新授(1)祖冲之和圆周率本组主持人先对本目进行概述,指导本组学生回答几个问题:A.祖冲之生平介绍B.圆周率的推算过程(教师协助)C.验证:画图,量出直径和周长(用线),根据公式,得出圆周率的值,对比与祖冲之得出的值是否相同或是相似D.比一比:谁在20秒内记住的圆周率小数点后的数字多E.圆周率的地位及祖冲之的其它成就前两个问题和最后一个问题以本组叙述参与为主,另外两个问题全班参与,正确就记分,气氛热烈。旨在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贾思勰和《齐民要术》本组主持人扮贾思勰,用山东口音(贾为山东人)进行介绍,并穿插这样几个问题:A.这部书涉及到哪些领域B.这部书的成书过程及历史地位C.什么是“齐民”D.你收集到的农谚,歌谣(教师补充)E.表演施种,耕地,收割,酿白酒等动作,同学评价F.出小练习检测本目学习旨在让学生创造性的体验所学,并使自己的表演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3)郦道元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