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的绿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教学重点: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初步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西湖“绿”的特点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小黑板课文插图教学过程:一、看图激情,导入新课(出示课文插图)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确杭州的湖光山色之美堪称国内之最。这(指图)就是美丽的杭州西湖。有谁到过那个地方?能谈谈感受吗?老师也去过杭州西湖,想不想听听我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板书课题)二、范读课文(生静静地听)三、初读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三、课堂小结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四、布置作业1.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2.朗读课文。板书设计:3-1西湖的绿苍翠蜿蜒古怪鲜嫩心旷神怡漫步蓬勃布局幽静亭亭玉立教学后记:第二课时第()周2009年月日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2、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3、领略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欣赏西湖的美,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热爱美的教育。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苍翠蜿蜒古怪鲜嫩心旷神怡漫步蓬勃布局幽静亭亭玉立2、谁来说一说通过昨天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通过读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是需要大家一起讨论来解决的。2、请学生自由畅谈对课文的了解:(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说到了西湖的“绿”?{3、4、5})⑴请同学们再读这几个自然段,看看课文中是怎样来写西湖的“绿”的。从哪些方面来写?⑵读懂哪一处就说哪一处。并理解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来写对西湖的印象。⑶选择你喜欢的句子,再读读。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教学,学生说到西湖的“绿”则重点抓住西湖的“绿”来讲。)三、巩固1、出示写西湖的诗文进行比较认识。(根据学生的资料灵活进行。)2、学生出示资料,并进行学习。四、小结作者用了比较,对比的手法描绘了西湖的“绿”,赞美了“绿”的生机,“绿”的茁壮,这一切的美都是作者观察出来的,我们来时要多观察,多体会,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五、布置作业1、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2、学生按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板书设计:3-1西湖的绿灵隐——苏堤——花港观鱼教学后记:第三课时第()周2009年月日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复习本课生字,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精彩段落。3.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精彩段落。教学难点: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苍翠蜿蜒古怪鲜嫩心旷神怡漫步蓬勃布局幽静亭亭玉立二、形近字组词。倾()炯()栀()潋()访()顷()迥()桅()敛()防()般()溅()堤()股()浅()提()三、填空。1、《西湖的绿》抓住了西湖“绿”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绘:一是(),看到的西湖的“绿”;二是(),看到的西湖的“绿”;三是在(),看到的西湖的“绿”。每一次看到“绿”,给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样。2、雨中去访灵隐,作者抓住了层层叠叠的树木:“()。”峰下蜿蜒的小径:“()。”此外还有溪水:“()”。3、漫步苏堤,作者抓住了树木身上绿茸茸的青苔:“()。”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4、在花港现鱼,作者抓住了(),与()相比,“()。”四、阅读欣赏:读下面两首诗,体会一下不同作者眼里的西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