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一、教学目标:1、会认"巫、乙、娶、歹、诲"5个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演一演课本剧。3、默读课文,弄清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一步一步揭露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把戏的。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弄清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一步一步揭露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把戏的。2、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体会人物的心理。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手段、方法:朗读、讨论、表演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起兴趣1、板书"西门豹",谁知道这三个字怎样读?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请学生自由说。2、其实,西门豹只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个小小的县官,可历史上曾有"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的记载。课文讲的就是他管理邺县时的一些事,他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后来民不敢欺他?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来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学字词。(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学生可以动笔把课文中的生字圈画出来。借助注音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记忆字形。同桌间可以互读互认。不理解的词语互相交流。)(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1)读词语:巫婆娶媳妇为非作歹教诲乙提醒学生注意;"乙、娶、歹"都是第三声,要把声调读准。"诲"字读第四声,不要读成第三声,而且,字形要与"悔"字进行区分。2)理解词语:巫婆:旧社会以装神弄鬼、骗钱害人为职业的女人。为非作歹:做各种坏事。教诲:教训;教导。2、认识新文体(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这篇课文有哪些特别的地方?(2)学生交流汇报。1)课文的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2)整篇课文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3)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出新的文体--剧本。3、了解大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读后交流。(主要讲了西门豹将计就计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惩治坏人的故事。)三、课堂小结,置留问题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读书,我们不但认识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还知道了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坏人的故事。那么西门豹是如何将计就计的呢?下节课,你就会明白。四、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31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坏人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2、西门豹是如何将计就计破除迷信、惩治坏人的呢?下面,我们来仔细阅读课文,你就会体会到西门豹所用方法的巧妙。[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边读边探究:西门豹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揭露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把戏的?他是怎么说的,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做?其他人又有什么表现呢?2、学生读文,交流讨论。3、汇报学习所得,教师引导点拨。(引导学生把握好人物的特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坏人方法的巧妙。)西门豹:语言:"听说……我特地过来看看。""哦,……让我瞧瞧。"(看姑娘是假,破除迷信、惩治坏人是真。)"这个姑娘太丑了,怎么可以献给河神呢?"(为惩治巫婆以姑娘不"漂亮"为由,不能献给河神)"我看这么办吧,麻烦您老人家去向河神通报一声,……送巫婆见河神"(把巫婆投进了河里,救了那位姑娘。"去了这么久,……这点小事都办不成,麻烦你们去催一催。"(把官员投进河里,惩治了官员)"要不,你去催催。""你们一定……你俩去帮帮他们吧!""这些年来,你们为非作歹……我怎么能饶你呢?"(使官员说出了真相)"今天先留下……就别怪我手下无情""大家看到了……问题就能解决了(使老百姓明白了事情的真相,除迷信。)动作:"看了一眼""来回走了几步"神情:"假装相信""生气""高声对百姓"其他人物:巫婆:语言:"天灵灵……保太平……""河神……要发大水的""可是……可不是闹着玩的""啊!……救命啊1"神情:惊慌(从巫婆的语言及神情,体会出这也是个骗局。)地方官:语言:"大热的天,大人辛苦了。""我们?大人……""不,不……救命啊!""大人,饶命啊!""这些都是……被巫婆骗了。""我们都被巫婆骗了。"神情:惊慌动作:跪在地上(从地方官的表现,百姓看得清清楚楚,"河伯娶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