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郯城三中七年级生物《输血和血型》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了解血型的发现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种类,认同同型输血。2、知道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3、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4、通过上网与调查活动及对实验结果的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5、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使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重点、难点1、输血与血型的关系。2、让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使学生从小树立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观念。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前面我们学习了血液,请同学们回顾思考:血液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血液的成分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如果某人因某种原因大量失血该怎么办?方案一:若同学们回答的是输同型血,就直接进入:为什么要输同型血?方案二:17世纪时,医生就曾尝试将动物的血输入人体的血管,来抢救大出血的病人,但是不成功。后来,又尝试给病人输入人血,结果有的病人输入了别人的血液后能够起死回生,多数病人输血后却会产生严重的反应甚至死亡。这是为什么?教师巡视指导。展示凝集反应课件,提问:什么叫凝集反应?不同血型的血为什么会发生凝集反应?若需要输血应该怎样输血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学习的问题。思考回答: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其中血浆是运载血细胞和输送养料和废物,红细胞运输氧气,白细胞有免疫作用,血小板有凝血和止血作用。思考回答:输血(输同型血)。方案一:防止输血时发生凝集反应。方案二:思考回答:动物和人血液成分不同,人与人血液成分(血型)间往往有差别,输血会发生凝集反应。学生认真观察,并回答:当一个人的红细胞在遇到某些人的血浆时,这些红细胞会黏结在一起。教师首先检查课前布置的作业,并按要求展示。教师问,学生答。人类ABO血型有四种类型,什么样的血型的人相互之间可以输血呢?展示输血与血型的关系课件。通过课前上网和则才观察,同学们继续提问并回答问题。输血时需要检查血型,怎样化验血型?展示化验血型演示课件。下面同学们亲手模拟血型化验实验,教师巡视检查。一个人在失血多少时才需要输血?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血量有多少?展示人体血量、失血量与人健康的关系课件。我国从哪一年起,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同学们认真思考。要求:在一个组展示结果的同时,其他三个组认真观看思考,且每一组要提出1—2个问题,展示组要回答其他三级同学提出的问题。\1、“血型的发现”方案一:第一组展示内容,第二、三、四组提问,第一组回答;方案二: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下同)问答1:谁最先发现了血型?兰德斯坦纳。2:兰德斯坦纳是怎样发现的?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一个人的红细胞在遇到某些人的血浆时会发生凝集反应)。3:兰德斯坦纳将人的血型分为几类?A型、B型、AB型、O型四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2、“输血常识”问答1:输血的原则是什么?输同型血。2:一个A型血的人,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接受什么血型人的血?可以输血给什么血型的人?O型;AB型。3:当不同血型的人输血时,血液中的什么物质可能使红细胞发生凝集反血液中的血浆。下面请同学们做一个模拟输血游戏,要求如左所示。教师组织,并检查能否输血。如果把某一献血者的血浆和血细胞全部输入受血者的血管中,这种输血方式叫输“全血”。这种方式在当今社会用得较少,现在的输血方式主要是根应?4:输血时为什么要先检查血型?看血型是否相同,防止血液凝集。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学生根据课件展示要求进行实验,并报告实验结果。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学生回答:1998年。3、“献血常识”问答1:献血有损健康吗?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2:为什么提倡无偿献血?为了挽救他人的生命,也为了自己和家人,大家奉献一份爱心。3:无偿献血者有哪些权利?在本人需要输血时可免费输入自己献血量3倍的血量,家人可免费输入自己献血量等量的血量。若献血超过100毫升,本人可终据病情的需要输入血液中的某种成分,其中主要的是从血浆中提取的某种成分,这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