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论文巧用“学习单”,细读深究言语之美温岭市泽国镇第二小学叶秀娟王佳萍【内容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巧妙地设计及使用学习单,不仅能改变学生固有的“教我学”为“我来学”,亦能帮助学生形成习得、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笔者将从“课前运用学习单,在粗知大意中激发言语潜能;课中植入学习单,在品读感悟中培养文体语感;课后延伸学习单,在深化认知中巩固言语实践。”这三方面出发,促使学生细读深究文本中的言语之美,并努力夯实他们的“言语实践”。【关键词】学习单言语细读深究“每一个学生都是语文天才。要善于发现、顺应、养护他们的言语天性与个性、潜能与才情,让他们的言语生命得到最大的发展,从而使他们找到归属感和尊严感。”这是潘新和教授在其著作《语文:表现与存在》中提出的铿锵而鲜明的观点。王尚文也在他的《语感论》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语感之语为言语而非语言。”语言和言语都是人的本体的属性,是人的精神要素。人创造了语言,又被语言所限制。人欲超出于语言之上,驾驭语言,丰富语言,发展语言,就得用言语创造力来消解语言的约束力。由此进一步看,语文课程主要学习的不仅是语言,更是言语。言语一方面是运用,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所进行的定位:“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将“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涉及语文本色的概念直接指向语文课程和内容。言语的另一方面则是在不断地创造和生成中,是“个人”的。语文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是,其凭借是语言,而不是图片、视频、声音、实物等。为此,阅读教学中的内容理解,既不能通过架空分析获取,也不能运用视听媒体的狂轰滥炸,而应回到正途——语言文字的潜心涵咏,语言文字的迁移运用,语言文字的创造与生成,既探究言语的精神之美。那么,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才能咬定“言语”不放松呢?笔者认为,巧妙地使用学习单,是夯实“言语实践”的重点。“学习单”是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策略指导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教学目标,围绕有关主题,由教师预设的导学方案,是教师上课思路的体现,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线索。学习单不同于普通的课堂练习,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任务驱动教学。一、课前运用学习单,在粗知大意中激发言语潜能言语潜能是人的言语表现力的先天性条件。从理论上说,每一个人都具有言语潜能,每一个人的言语潜能又是有差异的。而人认识到自己的言语潜能的特点是比较困难的,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认识他们各自的言语潜能,并使之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和发展。这就是语文教育的因材施教。课前学习单的使用,就能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言语潜能。课前学习单,是服务于预习的。学生真正的预习不只是机械地朗读课文数遍,而应是学生面对一个新的文本,有属于自己的初步理解,学会并形成提出真实的语文问题的能力。这2就需要教师进行巧妙地引导。因此,教师首先要对教材作深入的研究,拟出一份有效的学习单,尽可能让学生的课前预习充分到位。以笔者执教的人教版三下《西门豹》课前学习单为例:我能读好我能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我能读懂跪下来直淌血娶媳妇逼着绸褂旱灾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开凿渠道灌溉庄稼提心吊胆我会观察仔细观察课后生字,将最难写的生字圈出来。我会动脑1、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主要的人物?2、读了故事,说说西门豹和这些人物之间都发生了什么事?3、读了故事,你还有什么疑问想提出来吗?1.读好读准读懂,扫清字词障碍怎样的预习才是有效的?这需要教师通过切实的指导,逐步让学生养成一种预习的习惯,掌握预习的方法,获得预习的能力。教给学生一些“预习要诀”,就是操作性很强的方法。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设计了“我能读好、我能读准、我会观察”这样一个学生很容易记住并可操作的预习单。在上文的这张学习单的帮助下,学生基本可以扫清生字新词带来的障碍。2.围绕自学提示,带着问题读文自学提示,是辅助学生在预习时很好的“登山杖”,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这根“登山杖”,带着问题来预习课文,使目标更明确,指向更清晰。围绕“自学提示”,学生可以在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