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课如何以知识为载体培养能力高考五大能力要求: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应用能力、探究能力高考试题特点:以实际问题为情景以相关知识为载体以考查能力为意图教师的困惑:1、讲了很多遍的知识学生还是不会,做了很多遍的题目学生还是错。2、要求学生的规范学生就是做不到位,教给学生的方法学生就是不会用。3、学生只会照猫画猫,不会照猫画虎,更不能举一反三。学生的困难:1、知识太乱太杂,不成系统,找不到联系,忘的比记的快。2、题目不会做,但不知道漏洞在哪里,不知劲儿该往哪儿使。3、听得懂却说不出来,看得明白却做不出来。高三的困境:1、高考要求的知识都要复习到,可是时间有限。2、该做的题目太多太杂,哪个都不敢放弃。3、又要复习知识又要提高能力,二者很难兼顾。怎么做才能既夯实知识又提高能力?学生需要:对比、归纳、迁移对比、归纳、迁移的素材在哪里?教师需要:搜集、组织、呈现知识和能力不能做简单对应,知识载体的组织结构和呈现方式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决定了我们要培养学生什么方面的能力。以下是我设计使用的五个复习课案例,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发大家的思考。案例一、圆周运动实例分析复习1、问题情景:2、画受力图,判断谁充当向心力?研究对象→轨道平面→圆心位置→向心力方向3、由F合=F向列方程,由已知量分别正确表述F合和F向4、供需关系动态分析,先抓住不变量,再找变量间关系。mfrω2fmr若ω则rmθra向tanmgma向若v则rmθra向22tan()sinmgmLT若T则θmθra向2tanmvmgr若v则r或出现f2=mvmgFr拉2-=mvFmgr拉若v则:凸桥:N当N=0时(飞离面)凹桥:N2mvmgNr2mvNmgr2mvmgrvgr案例一、圆周运动实例分析复习1、问题情景:案例一的特点:同时呈现各种圆周运动模型,由浅入深同步进行分析。给学生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去对比、归纳。便于学生找到相似问题的共性和个性。培养聚合思维能力,便于学生对程序性知识的归纳和迁移。能力培养:理解能力:根据研究对象及运动(变化)的特点,正确选用物理量、物理规律描述其物理状态、物理过程。推理能力:根据具体问题,运用物理规律和数学方法确定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运算,进行论证和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和结果正确地表达出来。案例二:“黑箱”模型在复习中的应用1、问题情景:有20V交流电压,如何能让额定电压为6.2V的小灯泡正常发光?黑箱中应连接什么元件?2、学生猜想:电阻、电感、电容、变压器教师问:如何验证?3、设计实验验证:若输入直流电,灯泡仍能发光,说明是电阻或电感。再通交流电后改变频率,如果灯泡亮暗有变化则说明是电感,亮暗无变化是电阻。若输入直流电,灯泡不能发光,则说明是电容或是变压器。输入交流电,将输入、输出端对调,若灯泡亮暗有变化则说明是变压器,否则是电容。1、问题情景:一个带电量为Q的小球,从边长为L的正方形未知区域A端以速度v0进入,若小球能从D端出来,猜想黑箱内是什么?画出小球出来的速度方向,自拟条件后求小球出来速度的大小。(学习程度好的学生还可以合理赋值定量运算)案例三:“黑箱”模型在复习中的应用2、学生设计解答:案例二、三的特点:学生可自己选择熟悉的模型设计情景,任何层次的学生都能做。有利于查找学生知识、方法、习惯上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相似概念、规律和物理模型的横向对比。有利于培养学生概念驱动解题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能力培养:案例二: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确切含义,明确物理概念和规律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及与其他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区别和联系。•领会物理学的基本方法。探究能力:依据已有资源,设计简单实验,组合实验器材,拟定实验步骤,探究所要解决的问题。案例三:理解能力:根据研究对象及运动(变化)的特点,正确选用物理量、物理规律描述其物理状态、物理过程。推理能力:根据具体问题,运用物理规律和数学方法确定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运算、估算,进行论证和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和结果正确地表达出来。0mMmMmMvvaaSSS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