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55)(1949---1955)生活小调查你有朋友吗?你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你认为朋友之间应如何相处?外交:一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昨日的思考你能用一个词概括旧中国的外交历史吗?共同探究屈辱在近代的中国历史上,“外交”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传》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国家利益国家性质国家力量国内外形势外交家的个人魅力……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伯默斯顿外交无小事。——周恩来根本原则:国家利益至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共同纲领》一、建国初期的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战后世界形势图战后世界形势图中国中国红色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黄色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绿色为独立的亚非拉国家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捍卫主权、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⑴资本主义阵营(削弱)⑵社会主义阵营(壮大)⑶亚非拉大批国家独立⑷新中国的成立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制订外交政策、方针的依据国际环境国家利益:国家性质:最大特点:有利形势:不利形势: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不承认—建新关系改变地位独立自主清除—取缔巩固独立奠定基础面对—鉴于—站在保卫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方针含义意义•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请同学们快速阅读(p84-85p84-85),提炼要点),提炼要点二、建国初期的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外交方针材料一:“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材料二:“苏联革命成功后遭十几国干涉,而我国革命胜利的时候,帝国主义并未干涉我们,并不是怕我国人民,主要是有苏联存在,这对我们鼓励很大,当时若无苏联存在,美国一定要来的,它不仅在台湾,还要到大陆来。”——毛泽东思考:中国当时为什么实行“一边倒”方针?既要“独立自主”又“一边倒”岂不矛盾?1、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两大阵营的对峙,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和封锁政策。“一边倒”是获取社会主义阵营援助的必要条件。2、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盟友。3、从目的看:捍卫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不矛盾,“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绝不是盲目的顺从苏联,二者并不矛盾1、出现第一次建交高潮“万隆精神”三、建国初期的外交实践(成就)三、建国初期的外交实践(成就)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4、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5、亚非万隆会议,“求同存异”(1955)2、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出现第一次建交高潮第一年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印度(1950.4.1)——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瑞典(1950.5.9)——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英国——最早承认中国的西方大国(1950.1.6)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越南瑞典丹麦印度缅甸瑞士芬兰1.上图反映了新中国初期哪项外交方针?2.中苏结盟对新中国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中苏首脑会晤《盟约》签订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互相尊重主权和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领土完整1955平等互平等互利利1954必备条件和基础,是核心保证实现共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