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提升栏目导航教材创新实验考卷案例评析教材创新实验【教材背景】教材必修2第10页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设计了测交实验,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都得到了四种数目相近的不同类型的后代,其比值为1∶1∶1∶1。【实验设计】验证:水稻花粉粒中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1.实验原理:非糯性的花粉粒遇碘呈蓝黑色,糯性的花粉粒遇碘呈橙红色;显微镜可镜检花粉粒颜色和形状。2.材料、用具:纯种的非糯性圆花粉粒、纯种的糯性长花粉粒、碘、显微镜、装片等其他实验必需器材和用具3.实验步骤(1)用植株和植株杂交得F1植株。(2)取加碘染色后,经显微镜观察花粉粒的,并记录数目4.某同学观察一个视野后,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花粉粒性状蓝黑色橙红色圆形长形数目28个17个35个12个5.结果分析(1)上述同学的统计结果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正确性吗?试分析原因,并提出修改意见。(2)当花粉粒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时,则可验证自由组合定律是正确的。答案:3.(1)纯种的非糯性圆花粉粒纯种的糯性长花粉粒(2)F1的花粉粒颜色和形状5.(1)不能。观察的花粉粒数量较少,误差较大,可多观察几个视野进行统计分析,修改后的统计表格如下:项目数目/个视野1视野2视野3平均值蓝黑色圆形蓝黑色长形橙红色圆形橙红色长形(2)蓝黑色圆形∶蓝黑色长形∶橙红色圆形∶橙红色长形=1∶1∶1∶1请你试做:(2011年山东高考)(18分)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P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F1三角形果实F2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301株)(20株)考卷案例评析(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2)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3)荠菜果实形状的相关基因a、b分别由基因A、B突变形成,基因A、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的特点。自然选择可积累适应环境的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导致生物进化。(4)现有3包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实和卵圆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实验步骤:①;②;③。结果预测:()Ⅰ如果,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Ⅱ如果,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Ⅲ如果,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请你纠错:考卷1:(1)AAbb和aaBB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3∶1AABB和aabb(2)9/16AaBb和aaBb(3)不定向性定向改变(4)①用3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三角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②F1种子长成的植株自交,得F2种子③统计后代果实形状的植株及比例()Ⅰ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3∶1()Ⅱ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1∶1()Ⅲ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5∶3考卷2:(1)AaBb和aabb基因的分离定律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15∶1AAbb和aaBB(2)7/16Aabb和aaBb(3)不定向性定向改变(4)①用3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各自自交,得F1种子②F1种子长成的植株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2种子③统计后代植株的果实形状及比例()Ⅰ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为1∶1()Ⅱ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为3∶1()Ⅲ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为5∶3错因分析:阅卷点评(1)不能正确依据题干信息“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和根据遗传图解推断亲本基因型和显隐性性状。图中两亲本杂交,F1全为三角形果实,说明三角形果实为显性性状,F2中三角形果实与卵圆形果实之比为301∶20≈15∶1,应是课本9∶3∶3∶1比例的拓展,即(9+3+3)∶1=15∶1。荠菜的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由图中的杂交实验可知,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不论是A还是B)其果形便为三角形,故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1的基因型是AaBb,测交后代基因型是AaBb、Aa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