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理解作者为什么将菅芒花比作雪,并理解预约的含义。2.通过与作品、作家及自我的对话,交流讨论,了解作者对人生的态度,体会文章构思的巧妙。3.明白生活的哲理,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懂得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想生在盛唐,成为唐宋八大家,不幸只成为台湾八小家;想长到一米八,不料只长到一米六八,只好自我安慰一路发,想长得像陈晓东,但很多人都说我长得像达摩或十八罗汉;我儿子说,爸爸,你快成为伟人了,因为《世界伟人传》上的伟人大多是秃头。林清玄东部的朋友来约我到阳明山往金山的阳金公路看秋天的菅芒花,说是在他生命的印象里,春天东部山谷的野百合与秋季阳金公路的菅芒花,是台湾最美丽的风景。菅芒花和我们周围的芦苇菅芒花和我们周围的芦苇很像,是台湾特有的一种很像,是台湾特有的一种植物。秋天开花,花穗白植物。秋天开花,花穗白色,呈絮状。是台湾秋冬色,呈絮状。是台湾秋冬最美的景色。最美的景色。课前预习检测•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先写友人邀我看花,花如约而至,人却变迁离散;继而引发我对人生中常与变关系的思考;最后阐明我面对常与变的人生态度。•在文中找找哪些东西是可预约的,哪些是不可预约的?•可预约不可预约•菅芒花看菅芒花的人•来生的会面三生石上前世的精魂•同学会参加同学会的人•旧友重逢朋友的变化•为什么把菅芒花比作雪,两者有什么相同之处:•A、他们都是白色的,秋天白茫茫的菅芒花确实和冬天的雪景有几分相似。•B、这两种事物都有季节性,雪到了冬天下,菅芒花到了秋天就开放了,有规律,有内在的必然性,可以重复出现。研习文章•1.阐发的起点-----有位友人邀请我看菅芒花。•2.作者由此想起了什么?•花有如预约,又与我们来人间会面,可是两年前同看菅芒花的人,因为因缘的变迁离散,早已经面目全非。•(悲观与感伤)•由可预约的花——不可预约的看花人。快速浏览文章,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常”与“变”的内涵的?依据是什么?•常: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变:人们在生命历程中不愿面对的种种变化在我们的生命里,到底变是正常的还是不变是正常的?作者是怎么认为的?•我们在心灵深处明知道生命不可能不变,可是在生活中又习惯于安逸不变,这就造成了人生的困局。•我们谁不是在少年时代就渴望这样的人生:爱情圆满,维持恒久;事业成功,平步青云;父母康健,天伦永在;妻贤子孝,家庭和乐;兄弟朋友,义薄云天……这是对于生命“常”的向往,但是在岁月的拖磨,我们逐渐地看见隐藏在“常”的面具中,那闪烁不定的“变”的眼睛。我们仿佛纵身于大浪,虽然紧紧抱住生命的浮木,却一点也没有能力抵挡巨浪,随风波浮沉,也才逐渐了解到因缘的不可思议,生命的大部分都是不可预约的。•可是我也随之转念,真能回到三十年前,又走过三十年,不也是一样的变化,一样的苦难吗?除非我们让时空停格,岁月定影,然而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常是表面的、理想的;变才是生活的本质,真实的•该如何对待生命中的“常”与“变”?•(1)深深去认识生命中的“常”与“变”,并因而生起悯恕之心,对生命的恒常有祝福之念,对生命的变化有宽容之心。进而对自身因缘的变化不悔不忧,对别人因缘的变化无怨无尤。•(2)春日温暖的风使野百合绽放,秋天萧飒的风使菅芒花展颜,同是时空流变中美丽的定影、动人的停格,只看站在山头的人能不能全心投入,懂不懂得欣赏了•(3)在岁月,我们走过了许多春夏秋冬;在人生,我们走过了许多冷暖炎凉,我总相信,在更深更广处,我们一定要维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就像是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芒花,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如何对待“常”与“变”?悯恕之心:要对生命的恒常有祝福之念,对生命的变化有宽容之心。欣赏之心:要善于发现体味变化中的美丽。希望(美好)之心:要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永远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齐读体会:林清玄语录(1)悯恕之心•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清净之莲》(2)美好之心•能感受山之美的人不一定要住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