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的形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法分析教材分析本节是冀教版,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二部分,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前面已经学过了肾脏的具体结构,本节重点就介绍尿液的形成的排出过程。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重点(1)学生能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2)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知识目标:(1)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问题的创设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学有所用(2)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我在教学中淡化了有关肾脏形态结构方面的生理名词和概念,主要通过带领学生分析观察动画,图片,数据资料等,加上思考、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教、学法分析——教法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有了一定的生物基础与探究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习需要重复,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变换多种形式的重复。同一个知识经过学生的个体思考、小组交流、组间交流、教师引领,实际上相当于重复了四遍,而且后一遍的重复都是在前一遍提升的基础上的重复,所以采取小组讨论小组汇报的“生本”学习形式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记忆。教、学法分析——学情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前置性作业设计导入新知讲授新知拓展视野师生小结巩固练习前置性作业设计1分析68页探究竟表格,完成探究竟的1题;2分析68页探究竟表格,完成探究竟的2题;3分析69页图,思考尿液是怎样排出体外的。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预习新课;锻炼学生自学能力;为生本课堂做准备。教学过程设计前置性作业设计导入新知讲授新知拓展视野师生小结巩固练习世上有种东西叫感动,它让成千上万的人深思,让成千上万的人为一种精神鼓掌,为一种信念喝彩。田世国他是我国晚辈为长辈捐肾的第一人,是他这真情的选择改写了一家人的幸福,也感动了中国。设计意图:用身边的感人事例导入话题,激发学生情感,创设课堂气氛,引出课题。教学过程设计前置性作业设计导入新知(2’)讲授新知(25’)拓展视野(5’)师生小结(5’)巩固练习(5’)新课教授方法1.制作动画“进入肾脏的三管液体的流动”及图片“肾的结构”,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过的与肾脏相关的知识。由此作出推想:⑴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⑵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系(5’)2.将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分解为三分资料,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作出假想、得出结论等。在其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等。这是突破本节难点的策略之一。(15’)3.制作flash动画演示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过滤与重吸收”,由此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这是突本节难点的策略之二。(5’)肾动脉肾静脉输尿管肾的进出口液体流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肾小球肾小囊肾小体肾小囊壁肾小囊腔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12肾小体肾小管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肾单位设计意图:回忆已有的知识,为建构下面的新知识即:“肾小球的滤过”作好基础。新课教学设计1.制作flash动画“进入肾脏的三管液体的流动”及视频资料“肾的结构等”,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过的与肾脏相关的知识。由flash动画“进入肾脏的三管液体的流动”作出推想:⑴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⑵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系(5’)2.将课本中的资料分解为三分资料,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作出假想、得出结论等。在其中培养学生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