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选修一(岳麓版)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2课农奴制改革主讲教师:谢莹莹工作单位:山东省潍坊第七中学亚历山大一世1814年,以俄国为首的反法联军打败了拿破仑,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以“解放者”的身份骑着白马进入巴黎。而四十年后,俄国却在1855年的克里木战争中战败,向英、法和土耳其俯首。沙皇俄国何以从令人望而生畏的霸主变成了不堪一击的泥足巨人?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将引领俄国去向何处?亚历山大二世亚历山大二世亚历山大二世亚历山大二世沙皇冬宫课标要求:(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俄国农奴制改革经济政治思想主观二一九法令对俄近代化的影响主要内容评价政治经济组织性质进步性局限性政治近代化—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司法和军事)经济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背景内容军事俄国农奴制: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俄国农奴制: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概念阐释农奴生活贫困,居住环境恶劣;农奴在财产、人身、司法上依附于领主;领主可以自由买卖农奴;政治上:受压迫,人身权利受到限制;经济上:受剥削,生活贫困不堪。年代农民起义1801年~1810年83次1811年~1820年124次1821年~1830年156次1831年~1840年143次1841年~1850年351次1850年~1861年591次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宾绘)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探究一:改革的背景材料一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国别人均收入(卢布)铁产量(万吨)铁路长度(千米)制度俄国71261606封建农奴制英国32338514603君主立宪制法国1501089160民主共和制德国17540.210065君主立宪制材料二自由劳动力少市场狭窄技术薄弱社会环境不稳定农奴制我是一个工厂主,我有些烦……工人太少,素质也低,产量、质量都不乐观;产品销售也不如意,农民太穷了,他不买,社会又不太平……唉,都是那讨厌的农奴制。有啥办法搬开这块绊脚石……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赫尔岑“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新思潮涌动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农民革命是获得解放的唯一途径,也就是要推翻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号召俄国一切进步力量为农民解放和实现民主而斗争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材料三克里木战争(1853)军事上:克里木战争惨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和腐朽,国内矛盾激化(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恩格斯材料四:【材料五】“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材料六】“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改革方式:沙皇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目的:维护贵族、地主利益,挽救统治危机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军事上: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主观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克里木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重点解析—探究二:改革的内容1、“解放”法令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政治上:第一条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永久性地取消......第二条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经济上:①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赎买一块份地;②份地须高价赎买。(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第三条地主具有土地全部所有权,地主须分给农民份地,以便保障农民的生活和保障其履行对国家和地主的义务。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