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主要分布于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是()呑作用积累②被植倉③植倉动⑦木-ilka动物旧机物积果蜀⑧植食动物呼嗫消耗启A.植物的呼吸消耗量包含在中C.用于植食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中D.之和为植物有机物积累量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专项复习一、单选题(共13题;共26分)1.一位科学家正在研究光照强度对某种鸟的鸣叫次数的影响,下列各项计划中不合理的是()A.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一天内不同时段该种鸟的平均鸣叫次数B.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比较阴天和晴天时该种鸟的平均鸣叫次数C.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不同季节该种鸟的平均鸣叫次数D.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比较繁殖季节该种鸟雌鸟和雄鸟的平均鸣叫次数2.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B.春天青蛙鸣叫传递的是行为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C.戈壁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而恢复力稳定性较高D.为了提高池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引入水葫芦使营养结构复杂化3.北极笞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A.群落丰富度较高B.不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C.恢复力稳定性较强D.生产者主要是地衣4.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5•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了()A.DDT是挥发性物质B.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C.考察队将DDT带到南极D.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用农药的地区寻食A.森林生态系B.草地生态系C.荒漠生态系D.冻原生态系7•如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有误差的是()A.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B.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C.A固定的能量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A固定的能量是B、C、D的能量之和8.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A.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B.减轻环境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D.食物链延长,消耗能量环节增多,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A.X]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J、丫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过程的能量值的1%〜4%D.图中箭头也可表示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向10.某环保部门在凌晨2点选择某养猪场附近河流的4个不同地点,由上到下依次标记为1,2,3,4并测量其溶氧量,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A.这条河流污染最严重的是地点3附近B.污染最可能从地点2附近开始9.下图是某生态系统有关功能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C.地点3溶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D.地点4数据表明该河流具有自我调节能力11.有关此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则应加上由丁到甲的箭头,并可确定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若该图表示食物网,则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C.若该图表示一个群落,则丁为分解者D.若甲为生产者,则甲一定是自养型生物12.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和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硝化细菌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微生物13•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A.海带、梨树、酵母菌B.蘑菇、水绵、洋葱C.马铃薯、菠菜、乳酸菌D.硝化细菌、紫菜、苹果树二、多选题(共2题;共6分)14.关于生态系统中各成分功能的阐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源头B.消费者的存在加速了物质循环C.没有消费者物质循环将停止D.没有分解者物质循环将停止15.如图表示一般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在不考虑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情况下,下列说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