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化学方程式》说课教案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节《化学方程式》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内容是九年级化学(粤教版)第四单元第四节《化学方程式》的第一课时。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启蒙教育阶段应该掌握的化学用语之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无数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本课题的学习往往会成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为此,本课题的学习是初中化学用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教材强调了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书写应该遵守的两个主要原则,并配以形象生动的插图,揭示了化学方程式配平的基本目的是使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相等,从而体现了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接着教材通过范例展示,介绍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让学生通过模仿范例学习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与方法。二、学情分析:对于化学方程式这一重要的化学用语,为数不少的学生把它当成第二门外语,导致本课题的学习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分化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前期知识准备不足,技能训练不够。本课题的学习有赖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合价的学习。但学生在此之前的元素符号的识记和化学式的书写并不都全部熟练过关,导致影响了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学习。因此,必须在课前巩固学生对于元素符号、化合价的识记和对于化学式的读写训练。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学习的一大难点。正确且熟练地书写化学方程式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在本课题的后续学习中不断加强训练。为此,在本节课中不宜出现配平难度过大的化学方程式,而应该通过适度训练引导学生运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简单化学方程式即可。三、目标分析:本节课是一级主题《物质的变化》下的二级主题《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内容,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知道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2、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步骤,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四、教法分析本节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想一想、猜一猜、试一试、练一练、议一议、做一做”的教流程中不知不觉获取新知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主动探索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效率。五、学法指导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教师的职责,是培养能力的关键。本节课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分析,培养其自主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这样做增加了学生参与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六、教学过程:第一步:想一想(温故知新)复习提问:水通电分解、碳在氧气中燃烧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怎样写的?学生书学相关表达式:(1)水氢气+氧气(2)碳+氧气二氧化碳过渡学习化学,常常需要描述各种物质之间的反应,如何简便地表示化学反应呢?以“碳氧气二氧化碳”为例,同学们将其中的物质均用化学式表示。C+O2CO2感受用化学式物质书写方便,第二步:(观察猜想)C+O2CO2与H2OH2+O2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是否相等,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学生观察上式只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反应质量守恒定律。设疑有没有一个表达式既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又能反应质量守恒定律以C+O2CO2为例引出课题和化学式概念。第三步:议一议碳+氧气二氧化碳与C+O2CO2有什么不同?引出化学式的化学式的意义和读法。第四步:试一试(自主探究)1、看过“找错误”这样的电视节目吗?现在我们也来试试,有人说,铁丝、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是这样的:(1)4Fe+3O22Fe2O3(2)H2+O2H2O请同学们指出这个化学方程式的错误有哪些?(学生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