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再谈减轻中小学生作业负担VIP免费

再谈减轻中小学生作业负担_第1页
1/3
再谈减轻中小学生作业负担_第2页
2/3
再谈减轻中小学生作业负担_第3页
3/3
再谈减轻中小学生作业负担黄埔区姬堂小学王琳琳我们学校做过一个调查,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年级抽六位学生的书包,称一称,不称不知道一称吓一跳,六年级学生的书包最重的达到9.8公斤,连一年级的小朋友的书包都有将近六公斤。我们校长就以此为课题,撰写了一篇小论文,还获得了广州市科技三等奖。试想一下,学生们每天背着这么重的书包,长此下去,对学生的健康也会造成影响。所以学校做出了一个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的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但是刚刚实施不久就有家长投诉说老师不布置作业,高年级家长就说作业布置较少。这真是叫人左右为难。所以减轻中小学生作业负担是当前基础教育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也是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如何真正做到学生减负,关键词:减负依法治教课业负担心理负担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一直是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2011年,教育部又把减负列为年度工作重点。由此可见,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确实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作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下面结合自己工作实际浅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与大家共勉。当前,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之下,学生作业时间长、假日大面积补课、书包重、睡眠不足和近视率高等问题在各学校确实一定程度地存在,另外教材的难度太大,因此,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一是改革教材。我从事了30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各种版本的教材都教过。我个人认为目前的小学教材是最难教的。应该重组。这么难,老师教的幸苦,学生学的难受,所以目前厌学情绪蔓延到小学。教材是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二是积极探索减负有效措施。各学校应严格执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精选布置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的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大力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不向学生布置大量机械重复或惩罚性的作业。三是科学合理安排中小学生作息时间。各学校要规范作息时间,确保学生休息和体育锻炼时间。每天要保证学生有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四是完善规范办学的监督机制。严禁学校在节假日举办各种提高班、补习班、竞赛班或提前上课。作业是当前学生课业负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和直接表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首先就要减去他们过重的、不科学、不合理的作业负担。因此,科学地研究并设计学生的作业是当前减负的一个关键。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众所周知,拖堂、补课现象是学生负担过重表现之一。本来一节课可以掌握的知识,却要占用学生宝贵的课间休息时间,甚至还要补课才能掌握,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降,学生的负担大大加重,因此,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主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本身首先要掌握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知识,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出新颖、富有活力的教学过程;其次要求教师一定要备好课。高质量的教案是向40分钟要效率的基本保证;合理安排作业,注意作业的分量和难度。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教师就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的不同特点,布置难度和数量不等的作业。尽量坚持留适时适量作业,留自主型作业,留分层型作业,留实践型作业,留养成型作业。不留超过超量作业,不留节日作业,不留机械重复性作业,不留随意性作业,不留惩罚性作业。实行快乐考试,体验自我成功。考试是最常用的学习效果检验方式之一,大部分学生厌倦考试,害怕考试。我们要尝试灵活多样的“快乐考试”方式。如自主命题,相互测试、分层考试、免试、无人监考等,采取不同的考试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掌握知识与技能岂不是更好。还有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学生的本位观,尊重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都有发挥特长的机会,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地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优化课堂气氛,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再谈减轻中小学生作业负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