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语学校能本课程——自主自觉类2我们学校立足“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成功的教育应该有开放的、可选择课程”的认识,坚持“时时有课程,处处是课程,事事为课程”,定位把课程建设作为有效的教育场,不断地开发、建设、完善,使之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这本《数学乐园》隶属于自主自觉类课程,开发目标是要满足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爱好,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新的兴趣和爱好,要要求和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体验。选题要尊重学生的实际、学生的探究本能和兴趣,给与每个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广阔空间,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有兴趣,习有方法,必有成功。学生的个性在社会活动中得以健康发展,学生的潜能在自学自育中得到充分开发。同学们,请张开美丽的双眸,去探索一道道数学题的奥秘吧。相信通过对这本书的认真学习,你会收获很多的快乐!3第一讲数学阅读⋯⋯⋯⋯⋯⋯⋯⋯⋯⋯⋯⋯⋯⋯⋯⋯⋯⋯⋯4第二讲速算与巧算(一)⋯⋯⋯⋯⋯⋯⋯⋯⋯⋯⋯⋯⋯⋯⋯6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二)⋯⋯⋯⋯⋯⋯⋯⋯⋯⋯⋯⋯⋯⋯⋯8第四讲数学小游戏⋯⋯⋯⋯⋯⋯⋯⋯⋯⋯⋯⋯⋯⋯⋯⋯11第五讲巧妙求和(一)⋯⋯⋯⋯⋯⋯⋯⋯⋯⋯⋯⋯⋯⋯⋯⋯15第六讲巧妙求和(二)⋯⋯⋯⋯⋯⋯⋯⋯⋯⋯⋯⋯⋯⋯⋯⋯18第七讲数数图形⋯⋯⋯⋯⋯⋯⋯⋯⋯⋯⋯⋯⋯⋯⋯⋯⋯⋯⋯19第八讲找规律⋯⋯⋯⋯⋯⋯⋯⋯⋯⋯⋯⋯⋯⋯⋯22第九讲和倍问题⋯⋯⋯⋯⋯⋯⋯⋯⋯⋯⋯⋯⋯⋯⋯24第十讲巧测金字塔高度⋯⋯⋯⋯⋯⋯⋯⋯⋯⋯⋯⋯⋯⋯⋯26第十一讲算式谜⋯⋯⋯⋯⋯⋯⋯⋯⋯⋯⋯⋯⋯⋯⋯28第十二讲植树问题⋯⋯⋯⋯⋯⋯⋯⋯⋯⋯⋯⋯⋯⋯30第十三讲巧求周长⋯⋯⋯⋯⋯⋯⋯⋯⋯⋯⋯⋯⋯⋯33第十四讲有趣的七巧板⋯⋯⋯⋯⋯⋯⋯⋯⋯⋯⋯⋯⋯⋯354第1讲数学阅读知识窗杰出数学家华罗庚在中国现代数学洪荒之地,有一位抱定“战士死在沙场幸甚”的开拓者,他就是华罗庚。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论、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个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奠基者,也是我国进入世界著名数学行列最杰出的代表者。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王方法”、“华氏算子”、“华氏不等式”等。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两百多篇学术论文,10部专著,其中8部被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经典著作之列。他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了以改进工艺问题的数学方法为内容的“优选法”和处理生产和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他是美国科学院历史上第一个当选为外籍院士的中国学者。他还当选为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他的名字进入美国华盛顿斯密司—宋尼博物馆,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88个数学伟人之一。韩信点兵韩信是我国汉代著名的大将,曾经统率过千军万马,他对手下士兵的数目了如指掌。他统计士兵数目有个独特的方法,后人称为“韩信点兵”。他的方法是这样的,部队集合齐后,他让士兵1、2、3--1、2、3、4、5--1、2、3、4、5、6、7地报三次数,然后把每次的余数再报告给他,他便知道部队的实际人数和缺席人数。他的这种计算方法历史上还称为“鬼谷算”,“隔墙算”,“剪管术”,外国人则叫“中国剩余定理”。有人用一首诗概括了这个问题的解法: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5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这意思就是,第一次余数乘以70,第二次余数乘以21,第三次余数乘以15,把这三次运算的结果加起来,再除以105,所得的除不尽的余数便是所求之数(即总数)。例如,如果3个3个地报数余1;5个5个地报数余2,7个7个地报数余3,则总数为52。算式如下:1×70+2×21+3×15=157157÷105=1⋯⋯52下边给同学们出一道题,请用“韩信点兵法”算一算:小红暑假期间帮着张二婶放鸭子,她总也数不清一共有多少只鸭子。她先是3只3只地数,结果剩3只;她又5只5只地数,结果剩4只;她又7个7个地数了一遍,结果剩6只。她算来算去还是算不清一共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