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课文中重要的字词和本篇童话的相关文学常识。(2)把握皇帝、大臣等人物的形象特征,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领会本篇童话的讽刺意义。(2)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要求学生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人性中虚伪愚蠢的弱点,培养学生敢说真话的诚实品格。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对本篇童话故事进行复述,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2)通过语言和心理描写等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2.教学难点:领会本篇童话深刻的内涵,以及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曾无数次走进美丽的童话世界,那里充满了幻想和神奇。我们都听过很多美丽的童话故事,哪位同学能讲一讲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篇童话呢?童话故事装点着我们幸福的童年记忆,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再次倾听十九世纪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给我们讲述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意图:从已知走向未知,增强学生的兴趣。】(二)知识预览1.作者简介安徒生,全名是:汉斯•克利斯坦•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出身于贫困的家庭,14岁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去谋生,在那里得到帮助,获得学习的机会。17岁开始发表作品。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168篇优美的童话。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2.文章体裁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教学设计意图:了解文学常识和相关文体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读懂文章。】(三)整体感知1.分角色朗读课文,分清文中的叙事语言和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2.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同学评价补充。要求:(1)有条理复述,主要情节不能遗漏。(2)态度自然,口齿清楚,力求生动。(3)然后找同学起来评论。(4)坚持复述一次、评论一次的原则,一步步地提高,达到最后的完善。【教学设计意图:重视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边读边猜想故事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3.思考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以新装为线索展开故事的。课文是按照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两大臣和皇帝看新装、游行穿新装、揭穿伪新装的思路安排情节的。4.“皇帝的新装”在情节结构上起到了线索作用,而贯穿这个离奇而生动故事始终的主线则是“新装”的奇怪特性,作者展开情节、安排材料、刻画人物都是围绕主线进行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依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给每个片段加一个小标题。学生概括,教师归纳:皇帝对新装的痴迷(引子)一骗子投饵诱皇帝上钩(开端)一两大臣和皇帝去看新装(发展)一皇帝穿新装参加游行大典(高潮)一新衣真面目被揭穿,皇帝及其官员丑态毕露(结局)。教学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故事的情节脉络。】(四)理解研读1.请用一个字概括本文中心内容,这个字既能适用于文中每个人物,又符合本文思想内容。就学生丰富多彩的选字,小组合作探究,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检验法、比较法进行筛选。最后达成共识,选定“骗”字最为切合,那么情节围绕“骗”而展开,即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2.圈点勾画出描写皇帝的爱好、心理活动和动作的语句,揣摩并深入理解皇帝这一人物形象。(1)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