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四季气候简介广州市域包括城区、番禺市、增城县、花县和从化县,位于东经112度57分-114度03分,北纬22度35分-23度35分,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横跨北回归线。由于背山面海,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等特征。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四季常绿、花团锦簇的“花城”广州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年均降雨量为1982.7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7%。全年中,4至6月为雨季,8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至12月气温适中,是旅游的最佳季节。根据广州地区气象中心应用气象研究所统计40年气象资料,广州地区气候特点如下:广州地处低纬,地表接受太阳辐射量较多,同时受季风的影响,夏季海洋暖气流形成高温、高湿、多雨的气候;冬季北方大陆冷风形成低温、干燥、少雨的气候。一、气温:年平均气温为21.4-21.9度,北部21.4度,中部21.7度,南部21.9度。最热的7-8月,平均气温28.0-28.7度,绝对最高气温38.7度;最冷为1月(个别年份为2月),平均气温12.4-13.5度,绝对最底气温为-2.6度。每年1-7月平均气温逐渐上升。11月下旬至2月中旬可能出现霜冻。二、雨量:年降雨量平均为1623.6-1899.8mm,北部多于南部。每年自1月起雨量渐增,4月激增,5-6月雨量最多,雨量主要在4-9月的汛期,10月至翌年3月是少雨季节,4-6月的前汛期多为锋面雨,7-9月的后汛期多为热带气旋雨,其次为对流雨(热雷雨)。三、光照:(一)太阳辐射年平均太阳辐射值为4367.2-4597.3兆焦耳/平方米,分布是南高北低。年内太阳辐射以2月最低,7月最高。(二)日照时数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20-1960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1%-44%,南多北少。季节上以夏季最多,秋季次之,冬季再次,春季最少。四、风:因受季风的影响,年内冬季(1月)华南受冷高压控制,多偏北风和东北风;春季(4月)风向较零乱,而以东南风较多;夏季(7月)受副热带高压和南海低压的影响,以偏南风为主;秋季(10月)由夏季风转为冬季风,以偏北风为主。在平均风速方面,以冬、春季节风速较大,夏季风速较小。但夏季间常有热带气旋侵袭,风速可急剧增大到8级以上的大风。广州城地处北纬23°6¢,已在热带范围未,又居海滨,距海100公里左右。土地平坦,夷旷开阔,故瘴疠绝少。夏无盛暑,冬无霜雪,四季不明,树木常青,花开四时,田野常收,年中只有冷热之变,灾多因旱涝失时。故广州气候以热湿为特征。夏多伏暑,但多骤雨(即白撞雨),能壮早禾。三冬久睛,可回南致雨。故有"冬雨汗流"之谚。秋冬早晨多雾,春夏淫雨,三伏不热,连阴转凉。故各志都说:"四时皆是夏,一雨便成秋".又说:"急脱急着,胜似服药".按今天气候观测纪录仍可证实上述古代气候的正确记述。广州因地处热带,故太阳照射很强,因每年夏天太阳有两次正照头顶(正午无人影可见),即在六月初旬和七月中。但在冬季太阳最低还有45°以上,故辐射仍多,户可北向,即古书所谓"北向户的地方。故广州只有凉季而无冷季,即因太阳直接辐射年总量达59千卡/厘米平方,以秋季天睛最多,故"秋老虎"已成为传统的酷热天气的代名词。但由于平原开朗,海风调节,水网又密,蒸发时水汽吸热多,加上云多,雷雨多,故七月、八月反不觉酷热。温度平均不超过28.2℃,比山区的韶关29°2c低-度,比"中国火炉"的武汉29.2°c、长沙30°c,九江29.2°c,地理学上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即为热带。重庆29.2°c低上一度多。极端高温更比内地低。广州最热只到38.7°c,但韶关达42°c,比武汉42.2°c,长沙43°c,九江41.7°c,重庆44°c低三度以上。故夏无盛暑。"冬无霜雪"按近三十年纪录,未有下雪记载。但按阮元《广东通志》记载淳祜五年(1245年)十二月大雪三日,积盈尺余,炎方所未也".道光《南海县志》载:"永乐十三年"(1415年)乙未冬有雪".故广州素称"炎方"(即热地)。几百年才有一次,霜也很少,据百叶箱内观测记录,广州是无霜日的。但据地表温度来看,广州有2.4霜日;霜时很短,多左凌晨,日出即散,故人们不易看出。故今日热带作物移入,不会霜死。时间多发生于一月上,中旬寒流侵入后放睛的早晨。古人未详记,故说成无霜。实则是年有年无,有年也不重。如1955年1月重霜3天是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