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必修三四古诗文知识盘点必修三四:唐诗宋词赏读盘点必修三四:诗歌赏读要点难点攻略:1难点一:准确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多数古典诗词都是因事兴感,因景兴感,因物兴感,因史兴感,因人兴感。感,即情感,所以要明白万诗皆有情,至于什么情,既要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或人生主张来揣摩,另外读懂景与人、古迹与人、物与人、历史与人、人与人的关系,诗人自己前后感情的变化关系,也可以帮助你快速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感情。对策:找出诗的类别------判断诗中的关系-------确定诗人的感情《琵琶行》借人抒怀----人与人的共鸣关系----白居易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先后被贬,诗人描写了:一闻琵琶邀相见,再闻琵琶诉沦落,三闻琵琶青衫湿。。两人有着相似的遭遇,因而情感相通,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也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咏怀古迹》其三,借古迹抒怀----古迹与人共鸣的关系-----这首诗由写昭君村开始,进而写昭君的身世遭遇,最后突出昭君的怨恨。表面看来,好像是咏昭君而非咏怀,实际上还是咏古迹以感己怀。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秋兴八首》其一,借景抒怀------景与情的交融关系-----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念奴娇赤壁怀古》借感情变化抒怀-----赞美和向往周瑜的功绩与感慨落泊失意的现实的矛盾关系------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不被现实所困扰,表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醉花阴》借感官抒怀------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感受与人凄苦难耐的心理活动的关系------表达了重阳时节女子对远游在外的丈夫的凄苦绝伦的思念之情2准确把握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也是古典诗词鉴赏中的要点和难点,特别是常见常考的几种手法辨识不清,这就需要记牢课本中的例句,对提高这一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对策:找出意象或是对象-----判断作者的情感----确定手法-----阐释作用A《马嵬》“鸡人报晓筹”“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反衬手法-----用过去的安定反衬今日的危机,有力地批判了唐明皇的误国误民误己的荒唐行径。B《马嵬》“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写出了作为帝王的种种无奈-----对比手法----鲜明有力地批判唐明皇的可悲下场。C《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表达了对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怀念-----借用典故-----简洁精炼意境深远地表达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无法排解的痛苦和惆怅。D《雨霖铃》“清秋”、“寒蝉”、“残月”------词人当时凄清悲凉冷落的心境----衬托手法----用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与情人离别的感伤氛围,衬托出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更浓。配套练习: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绝句(其一)春望杜甫杜甫眼见客愁愁不醒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2/6无赖春色到江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即遣花开深造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便教莺语太丁宁。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以上两首主题相同的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2)《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和《绝句(其一)》中的“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句都写到了“花鸟”。两句诗的表现手法相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2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历代咏风的诗很多,如梁无帝、唐太宗的《咏风》诗,无非是飘香、舞袖、绕梁而已。问:请简述你对这首诗的立意的理解。答:。3《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问:诗句采用了那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答:诗歌鉴赏答案:1(1)表达了诗人因饱受离乱之苦而产生的客居他乡的愁思。(2)如说相同,都是用了”乐景写哀“的反衬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更加倍写出了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