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怎样杜绝教师满堂灌VIP免费

怎样杜绝教师满堂灌_第1页
1/2
怎样杜绝教师满堂灌_第2页
2/2
怎样杜绝教师满堂灌,教师为什么这么喜欢“满堂灌”韩陵镇东于曹小学一位语文老师课前精心备课,课堂设计既合“情”又合“理”,授课步聚既自然又有序,但仔细品味课堂始末的全过程,老师“满堂灌”的成份仍然很多……老师出示了思考题,学生按照老师要求快速进入自学、讨论、合作、探究环节……在老师的安排下又快速地结束了,转入提问反馈,几个学生一句半句的回答后,老师稍加评判,就把自己拟定好的标准答案展示了出来,从此,老师的话匣子打开了,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一位数学老师如是教,老师问:这道题做完的同学请举手?环顾教室四周,举手的同学三三二二,老师眉头一皱,开始了精彩的讲解,从解题思路讲到解题方法再讲到解题步聚,一道结构完整、设计严密的应用题被老师肢解得体无完肤,从此,老师就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尽管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几个年头了;尽管老师的“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孕育出了较高水平。尽管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已风靡全国,从而演绎出了中国的又一个教育神话。尽管杜廊口中学实施了开放教学,教室四壁都是黑板,学生可以不经老师批准,随时上堂演板,从而让一个不起眼的农村中学名声大噪。……仍然我行我素。怎么“春风不度玉门关”呢?能不能怀疑学校的有关制度、措施制定或落实有点疲软?课堂教学改革的管理力度不够?能不能说广大教师在“满堂灌”中捞到了什么好处?有的老师美其名曰,教无定法吗,学生只要学会,我想怎么教就怎么教;有的老师说,我如果因为课堂改革,把教学质量搞低了谁负责?有的老师更干脆,“我教的班现在教学质量低,就是因为我没有‘满堂灌’而造成的。”有的老师说,让学生多说,老师少讲,太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反正我是讲完了,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任务,至于学生会不会,那就是学生的事了。试问,衡量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的标准是什么?是老师讲完了教学内容,而不是大部分学生真正学会了吗?有的老师说,让学生提问问题,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意思;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太“冷”,老师当堂说不清时,太尴尬了,这样,老师的课不但讲得太费劲,而且还有失老师威信……这是不是就是老师从“满堂灌”中捞到的好处?这是不是老师热衷于“满堂灌”的真正理由?如此情况是不是学校的管理体制出了问题?姑且不谈。试问: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不知不觉就进入梦境,老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听进去了吗?记在心里了吗?诱思探究教学理论主张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插上飞翔的翅膀,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耳听、动脑思、动眼看、动口议、动情读、动笔写、动手做,让每个学生的五官充分用于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怎么会低呢?有人为了能够真正把课堂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在全校实施“四环节教学法”,环节要求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课堂有争论、有发现、有创新。“师生互动”环节要求学生把通过自学、小组讨论、交流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到黑板上,供全体学生解决,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老师再讲,老师主要是引导而非大时讲解,体现了解决疑难、清除障碍、促进思维、构建知识体系的作用。“反馈练习”环节是为了避免学生对“双基”掌握不扎实的现象发生,要求学生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反馈对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以便老师及时发现问题并补救。同时,学生经过练习可以把所学知识内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扼制“满堂灌”的有效方法。我们每个教师能不能也试一试呢?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是不是还需要下大功夫去转变呢?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管理体制能不能再完善一点呢?我们能不能结合自已的校情找出点属于自已的、能够真正扼制“满堂灌”的做法呢?……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路漫漫兮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怎样杜绝教师满堂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