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课,想说爱你不容易北海马寨小学张改霞今天,我在济源一中参加了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班会课专题研修现场会,其间聆听了四场精彩的报告:迟希新博士《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的创新理念》的报告,广西百色高级中学黎志新老师《从课程观的角度探索班会课的有效性》的报告,以及我们本土的教育专家——济源一中“8+1”班主任工作团队的王晓琳老师《一个班主任团队的专业化发展之路》的报告和杨兵老师的《班会,师生共同的精神生活》的报告。听了专家的报告后,我羞愧不已,我觉得从教十多年的我真是在“误人子弟”。因为我从来没有像他们那样用心地上过一节班会课,我所上的班会课要么是“上传下达”的布置任务,要么是“暴风骤雨”的批斗会,要么是“不疼不痒”的总结反馈,要么是“司空见惯”的老一套。学生基本上没有从班会课中获得很大的收获,即便有收获,也只是“昙花一现”,不能从根本上对学生进行“润物无声”的道德教育和情感体验。前苏联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道德是感染成的,绝不是教来的,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全国特级教师、优秀班主任丁榕老师对学生的很多教育,也都是通过活动来进行的。这些道理我以前也知道一点点,但是苏老早已离我们而去,丁榕我也没有见过其真人,只是在电脑上看过她的讲座。今天,和这些专家、大师近距离的接触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他们是用心在做教育,能做他们的学生真幸福!由此,我想到了我的孩子们,他们会感到幸福吗?迟希新博士深入浅出的报告使我懂得了主题班会的重要性:主题班会是班级活动中最重要、最高效的教育活动,是打造优秀班集体的重要手段,是班主任教育智慧的集中体现。然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思想的奴隶,尤其是教师,总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学生,还强迫学生无条件地接受与服从。比如:我们会经常教育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作业要细心完成、下课不准打闹、打扫卫生要积极、同学之间要友爱、过马路时要小心、见到师长要主动问好等等,尤其是我们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那简直成了学生的“保姆”,总是对孩子经常千叮咛、万嘱咐。然而结果呢,孩子们的表现却经常不尽人意,你刚刚强调过的问题,他可能第二天就重犯了。于是,你就不停地批评学生,但孩子好不了两天又反弹了,你又开始不停地抱怨:“现在的孩子可真难教啊!当一名班主任真累呀!”今天,杨兵老师用老子的名言来解释孩子们的这种反弹现象,我终于释然了。“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都说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重复21天,我们想通过一两次对学生的教育就能让学生“改过自新”,实在有些急功近利。我们还有的时候针对学生的一个问题反复强调了好多天,但由于方式不当,也是达不到我们的目的的。比如,我们班的学生使我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并且喜欢不停地讲话,结果大大影响了学习效果。”我和教数学的李慧玲老师也是想尽了种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到现在为止,效果也不是太好,孩子们总是“东边日出西边雨”,我真有点儿黔驴技穷的感觉了!今天,黎志新老师的做法给我点燃了一盏希望之灯。黎志新老师针对学生们带手机的现象,把班会做成系列活动,针对这个专题组织学生上五、六节班会课,战线持续一个半月,用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形式,如:调查、访问、交流、有关手机的有奖竞猜、手机的发展史、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帮助、手机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不便、有关因为过度玩手机而引发的恶性事件视频欣赏以及世界各国对学生携带手机的规定与制约等等。一个多月后,学生拿手机的现象越来越少,因为孩子们从灵魂深处知道了手机对学习所造成的障碍。黎志新老师的这种做法要比生硬地说教甚至没收学生手机这些极端的做法要好得多。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就是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心灵去感化另一个心灵。”我想,针对我们班的孩子所出现的问题,我之前的教育是那么庸俗不堪,生硬的说教、声嘶力竭地批评,尽管我偶尔也会对学生有所“温情”,但他们好像却从不“领情”。现在,我该想办法换个手段、换种方式去解决了!但是,我深深地知道,这些教育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