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区学校四年级小学语文导学案课题23、古诗词三首课型:阅读课课时:2课时(对学、群学、预展、展示)学习目标:1、我会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耕田、箬笠”等词语。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3、我能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我要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想象描写的画面。2、背诵古诗词,默写《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激情激趣导入目标独立思考个体探究分享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启发探究随堂笔记导学引航目的、方法、时间独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策略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重点摘记成果记录规律总结课前探究内容:课前探究学法:我能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我还能对作者有一些了解:对学(检查落实独学任务)检测:1、互读:对子互读。2、互查:对子用红笔互批独学1、2、3题。3、暴露易错点。群学(突破重难点)合作研讨:①自读古诗,想想三首古诗词分别讲了一件什么事?②在初夏时节的江南农村,诗人看到了怎样的美景?说说诗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③读了三首古诗词,此时你的眼前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这情景吗?预展:针对展示方案,分组思考展示方式及预展。展示主题:理解内容,体会情感,丰富积累方案一:掌握字词,夯实基础建议:认读、听写易错的生字、词语,背诵词语意思。方案二: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建议:1、说一说: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抓住关键的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2、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品析重点诗句(学法提示: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体会)3、悟一悟:抓住关键诗句,多读几遍,体会诗句的含义。4、画一画:展开丰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想到的景象用画笔描绘下来。方案三:走出文本,升华情感建议:美景怡人,此时的农民却无暇欣赏,这是因为什么?走进文本理解课文内容:从题入手,读题质疑学法: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有关诗词的常识: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学法:1、我能读准这些词语:山原、白满川、子规、杂兴、耕田、绩麻、未解、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2、我发现了这些易错字:3、我能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山原、白满川、子规、杂兴、箬笠、蓑衣、内容:理解诗歌意思学法:4、我通过自读第一首古诗词,了解到古诗讲了一件什么事?5、我通过读题,知道了题意。“乡村四月”是。6、在初夏时节的江南农村,诗人看到了怎样的美景?说说“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7、美景怡人,此时的农民却无暇欣赏,这是因为什么?8、读了第一首古诗词,你的眼前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这些情景吗?9、按照“理解诗题——讲解诗意——诗句赏析——背诵诗歌”学习其它两首诗词。走出文本升华情感内容:走出文本,升华情感学法:在古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如陶渊明、杨万里等。老师这里再提供两首诗人们在田园生活中写下的诗让大家欣赏学习,要求大家借助老师提供的注释自学古诗,说说诗的意思,并尝试背下来。当堂测评分层达标落实基础★【当堂检测】1、背诵三首古诗词。发展能力★★2、默写《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提升素养★★★3、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下列诗句的意思。A、儿童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B、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