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5搭船的鸟人教(部编版)《搭船的鸟》教学设计课文内容分析:《搭船的鸟》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留心观察”,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课文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留心周围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文中的“我”观察很细致。坐在船舱里,“我”听到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响的声音。翠鸟出现后,“我”看到了它美丽的外形: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接着,“我”又看到了翠鸟捕鱼时“冲”“飞”“衔”“站”“吞”等一系列敏捷的动作。课后习题引导学生体会“我”观察的细致。第一题引导学生了解“我”丰富的观察所得。第二题引导学生注意第四自然段中的动词,想象翠鸟捕鱼时的情景,体会“我”观察翠鸟动作的细致。学情分析:本课是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与其它单元的精读课文有所不同。三上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字学词、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课文中生字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借助已有的识字经验自主识字,然后进行集中指导书写。对于“观察”,三年级学生并不陌生。在一年级科学课上就开始有所学习,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所实践,在统编一、二年级的教材中也有所涉猎。如二上写话“最喜爱的玩具”,二下“写一写你的一个好朋友”,三上第一单元习作“猜猜他是谁”等都对“观察”有所涉猎。学生已经初步知道可以用眼观、手摸、耳听等多种方式进行观察,但是对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好处的了解还不够,对细致观察的方法还不够明晰,对观察所得的记录等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教学目标:(一)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二)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三)能借助观察记录单学习作者观察翠鸟的方法来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记录观察所得。教学重点:借助观察记录单,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教学难点:借助观察记录单,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读题质疑(一)揭题,读题。(二)读题,学习“搭”。1.给“搭”换个字。2.感受“搭”的妙处。引导学生通过换字初步感受到这是一只不怕人的、有灵性的、与人和谐相处的鸟。(三)读题质疑。预设:1.搭船的鸟是什么鸟?2.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呢?3.这是一只怎样的鸟?4.船上还有谁?二、检查反馈,整体感知(一)出示阅读提示。1.把课文读正确。2.想一想:通过读书解决了哪个问题?3.想一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二)自由读课文。(三)检查反馈。1.读词语。搭船父亲沙啦羽毛翠鸟鹦鹉长嘴捕鱼静悄悄吞了下去2.自由读,指名读。(1)读准字音“啦”。(2)观看鹦鹉图片,感受鹦鹉的漂亮。3.齐读。4.解疑:读了课文,你已经解决了哪个问题?5.整体感知: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预设:雨、船夫、翠鸟(翠鸟的外形、翠鸟的动作)6.小结:同学们,作者可真是一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新事物,认识一些新朋友。三、学习第1自然段,初步感受观察的细致(一)出示:第1自然段。1.自由读。2.思考:作者观察到了哪些事物?3.交流:观察到了哪些事物?①看到:下雨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②听到: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二)指导朗读。1.读好“沙啦、沙啦”2.给“打”找个朋友。(下、飘、落⋯⋯)3.为什么用“打”?引导学生从“大雨”、“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初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4.积累词语鞭炮声:噼里啪啦流水声:哗啦哗啦泉水声:叮叮咚咚鸟叫声:叽叽喳喳5.读词语6.指名读,齐读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