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的含义:文书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为了处理各种事务而形成的具有特定效用的信息记录。文书的形成和发展:“文书”称谓的沿革1.殷商之前统称为“书契”2.周代统称为“官书”3.春秋战国以及秦统称“书”4.汉代正式被称为“文书”文书种类的变化1.从载体上看(主要是我国)①甲骨文书②金文文书③石刻文书④简册文书⑤缣帛文书⑥纸质文书⑦电子文书其他国家泥版纸草棕榈叶桦树皮羊皮纸机制纸2.性质和应用范围来看①王命文书②奏报(请)文书③官府行移文书文书同公文、文件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三者的概念起源:概念起源:“文书”一词出现最早,最早见于贾谊的《过秦论》“禁文书而酷刑法”;“公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刘陶传》:“但更相告语,莫肯公文”;“文件”一词最早出现于清末,有“掌本阁公牍文件”的记载。文书、公文、文件都反映了社会活动,文字表达上都有一定的体式。文书和文件:文书一词出现较早,清代以前没有“文件”一词,故常把历史上形成的文件称为“文书”,当代形成的称为“文件”(特别是新型载体,如电子文件);此外,因为“文书”出现较早,因为还有一些引申含义,如可指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文件和公文:“公文”的概念包含于“文件”概念之中,从形成者和使用范围来看,文件可以分为公务文件和私人文件,而公务文件简称公文,“公文”概念的提出就是为了区别于私人文件。公务文书和私务文书的区别:公务文书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处理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用的信息记录,简称公文;私务文书是个人、家庭或宗族在与他人交往或处理私人事务的过程中形成和使用的信息记录,如日记、家谱;由此看出,公务文书和私务文书的区别在于:1.作者不同;2.作用和使用范围不同,前者较广泛,后者内容为私人事务,适用范围狭窄;3.最后的保存处理不同,前者有查考价值的部分由档案室保管,后者由私人自己保管文书特点:记录性和传递性文书的功能:记载功能、传递功能、凭证功能和存储功能文书工作的演化:文书工作的形成文书工作的确立文书工作的变革文书工作的发展文书学的基本特征:1.应用性2.综合性3.科学性4.政治性文书学与档案学关系:在秘书学、文书学、档案学三者之中,档案学产生最早,已有近70年的发展历程。文书学大致与档案学同时产生,但在80年代以前一直被看作是档案学的一个分支。80年代以后,首先是档案学界将文书学视为与档案学并列的一门独立学科,因而文书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建立了自己的分支学科。秘书学虽然产生于80年代,但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瞩目,现已初步构建起了一个由多门分支学科组成的学科体系。秘书学和文书学、档案学是并列科学,文书学是与秘书学密切相关的科学,档案学并非秘书学的相关科学,但档案管理学是秘书学的相关学科。关于文书学和档案学是秘书学的分支学科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文书学发展的前提条件:文字的形成是文书产生的必要条件、社会组织的形成是文书产生的充分条件。学习和研究文书学的意义:有利于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总结管理活动的经验、提高公务人员的技能古代文书官职:史官、尚书、中书令、主簿古代文书机构:尚书省、内阁、六科、通政司古代文书制度:1.正副本制度2.用印制度3.用纸制度4.引黄、贴黄制度5.票拟制度6.勘合制度7.照刷磨勘文卷制度文书工作的性质和作用文书工作的含义:文书工作也称文书处理工作,主要是指公文的形成、处理和管理的程序、手续等。文书工作的性质:综合性—表现为工作本身有综合性,与其它工作相互融合、渗透。政治性—体现在文书工作作为统治者的工具和喉舌,传达、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图专业性和技术性—有特定的工作范围、运动规律、专业术语、处理手段和操作环节上的技术要求机要性—源于文件信息的机要性,很多文件内容涉及到党和国家的机密,因此要求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要求工作人员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做好技术保障时效性—文件具有现实执行效用,要使这种效用得到充分发挥,就要求文件工作做到及时迅速,讲求时效。规范性—指文件在形成、处理和管理等工作中,需要遵循的标准和统一规范文书工作的...